國際邊緣專題討論高行健專題

 
   

華人文學界並不認同高行健獲獎

 

 
 


  2000-10-16 16:29:35

  目前旅居法國的中國作家高行健,以長篇小說《靈山》獲得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成爲諾貝爾文學獎設立百年以來,奪得這個被視爲全球文學界最高榮譽的獎項的第一位華人。不過,對於高行健得獎,各方面有不同的解讀。

  諾貝爾獎是瑞典科學家設立的,是世界上最受重視的獎項,各國知名人士也以獲得其中一個獎項爲榮。華人是全世界人數最多的民族,但自諾貝爾設立以來,華人之中只有旅居美國的著名科學家先後獲得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包括得到物理學獎的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和崔琦,以及得到化學獎的李遠哲。

  諾貝爾文學獎方面,儘管多年來有多位中國作家獲得提名,其中不乏知名作家,包括林語堂、李敖、王蒙、莫言、北島等人,但直到今年才由高行健以爆冷的姿態奪得。

  高行健屬於中國的異議作家,在1989年的六四事件之後自我流放巴黎。北京當局對於他這回得獎不以爲然,外交部形容評審委員會具有政治偏見。中國傳播媒介也低調處理這項新聞,稱他爲法國華人。

  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舒乙說,他覺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依政治立場評定,而非從文學角度出發。他也說,高行健很好,但比他好的中國作家很多。北京當局以乏政治觀點來評論此事未必恰當,這只會加深外人對中國的誤解。

  如果要說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依政治立場頒發文學獎,也許可以從反體制的角度來看。因爲在這之前,文學獎曾經頒發給西方國家中屬於左派的作家,他們的立場是反對當地的右派政權。而這回頒發給高行健,可能與他反對中國大陸目前的政治體制有關。

  但要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最重要的是和作家用以創作的語文有關;其次是作品受到翻譯的機率以及作者本身的曝光率和與評審委員的個人交情息息相關,作者是否是最著名的或者作品是否是最佳的創作或是影響最大反而是次要的。高行健能夠得獎,可能與後一個因素關係重大。

  衆所周知,儘管華文華語是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語文;但語文也和政治勢力和經濟勢力一樣,受國力強盛與否決定。由於美國目前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英文也就成爲世界上最通行的語文。因此,儘管諾貝爾文學獎是由瑞典頒發,但評審委員都懂英語英文。

  由於用英文創作的參賽作品,評審委員們可以直接閱讀,具有親切感,也比較容易引起共鳴,因而有關作者也佔了便宜,比較容易得獎。這是諾貝爾文學獎設立以來,用英文創作的作家得獎最多的原因。這些作家除了英國和美國的作家之外,也包括用英文創作的印度作家泰戈爾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作家。

  用華文創作的作家人數衆多,但作品被翻譯成英文者不多,被翻譯成也是評審用的語文的瑞典文者更少。加上不同語文之間的文學作品的交流不易,從一種語文翻譯成爲另外一種語文,其韻味可能喪失;如果翻譯者功力不逮,即使作品原文屬於上乘之作,但翻譯出來的文字拙劣,使到評審委員們不忍卒讀,那裏還會推薦其得獎?

  高行健能夠得獎,是由於旅居法國多年,幾部作品也被翻譯成多種西方語文出版,在西方文學界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最重要的是,他得到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馬悅然教授的知遇。

  馬悅然很欣賞高行健的作品,親自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把《靈山》翻譯成瑞典文,並且大力推薦,終於使高行健在衆多被提名的作家中脫穎而出,成爲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位華人。

  換言之,高行健能夠得獎,得力於地利與人和因素很大。評審委員們認爲他有資格得獎,並不代表他的作品是最好的,他也不一定是華文作家中的佼佼者。無論如何,高行健的獲獎對所有用中文寫作的作家而言是莫大的激勵,對21世紀華文文學有其積極作用與意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