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邊緣專題討論高行健專題

 
   

高行健的榮譽引發爭論

 

 

「失誤」還是「值得讚賞」?中國先鋒派作家高行健獲得的榮譽引發了差別極大的反應

2000/10/16 德國《明鏡》週刊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的最新獲得者高行健各種意見分歧很大。

瑞典科學院將榮譽給予在法國過著流放生涯的中國作家高行健的決定在本週四引發了一場充滿爭論的回應。歌德學院的主席HILMAR HOFFMANN歡迎這個決定,而漢學家及翻譯家WOLFGANG KUBIN 卻認爲斯德哥爾摩評審委員會的表決是個失誤。

這個決定是如此重要,因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知識份子的作品不論是在自己的國家還是在外國,都很少能有影響,HOFFMANN說。也許某些過著流放生涯的作家可以産生例外。HOFFMANN想致力於使高的戲劇作品在北京和香港的德國歌德學院上演,並使高的其他文字被朗誦。

「這是個難以理解的選擇。」KUBIN持相反意見,另一方面他以翻譯現居美國的中國作家北島的詩而著稱。他正訪問上海。與瑞典抒情詩人TOMAS TRANSTROEMER一樣,北島被看作今年奪標呼聲最高的候選人。

「高的作品大體上很一般。」KUBIN認爲,他與高已是多年好友。這個被看作中國文學方面的權威專家的波恩教授補充道,在有「很多更好更著名的」中國作家,他們在中國也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KUBIN認爲,高在中國完全不出名,「只有專業人士和文學界還知道他。」

一位中國作協的工作人員也對選擇高行健表示驚異。「我們絕沒想到會這樣。」作家張永昌(音譯)在北京知悉此事後說到。「他不是對中國文學有巨大影響的作家,」他說,「當他離開中國的時候,很多人已經開始忘掉他。」

漢堡的漢學家BERND EBERSTEIN對於這個「值得讚賞的選擇」說道:這當然是出於政治動機的。他認爲,目前在中國大約有五,六位作家的成就可以與高相比。「我把高看作衆多可以被選上的作家中的一位。」EBERSTEIN說。他也認爲,高是「先鋒派作家的一個代表」,他的許多作品直到1989年還在北京的人民劇院,這個國家最有名的舞臺,上演。

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發的第一反應來自巴黎,高從1989年起定居於此。從1995年起開始出版高作品的「DE I『AUBE」出版社展現了極大的幸福感。它聲稱,「行健是一個一直爲他的國家奮鬥的人。」而海德堡的漢學家RUDOLF WAGNER將這個也用法文寫作的高讚譽爲「與世界文學有著巨大聯繫的」中國作家。

 **愛誰是誰譯自德國《明鏡》週刊網路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