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不見了

回應:臺灣NGO再出發!

◎卓亞雄  

聯合國第三屆地球高峰會下月將登場,已有一萬多人登記參加。臺灣因非聯合國會員國,因而仍以外圍的非政府組織論壇(NGO Fo-rum)為目標,正積極籌組一支以NGO為主體的團隊與會。但在籌組過程中,不少人發現臺灣的「非政府組織」因為太貼近政府,本質上已不符NGO的精神了。

由於這場在約堡舉行的會議盛大可期,立委和民間團體都把與會當成一項「朝聖」資歷競相爭取。行政院雖臨時成立一個小組來過濾,但這個團包括政府代表、立委、非政府組織,規模也超過五十人。代表團還租下約堡會場四個攤位成立臺灣館,準備好好「綠色外交,強力出擊」一番。

約堡的高峰會名為「 Rio + 10 」,顧名思義,是為追蹤一九九二年裡約熱內盧地球峰會執行成效,並楬櫫 People (人類)、Planet(地球)、Prosperity(富裕)的三P願景。臺灣也許搞不清楚大會宗旨,也全然未為我執行里約會議不合格的成績感到羞赧,也未必對大會三P願景有什麼建言,卻逕自安排臺灣山地歌舞、綠建築等與主題無關的展演,以為這就是搞綠色外交。

文不對題其實不能怪非政府組織,因為政府告訴他們:出席會議主要是要讓臺灣發聲。爭取到與會資格的NGO們,對什麼是京都議定書、二十一世紀議程、生物多樣性公約,其實所知有限,政府也沒有要求他們懂。但他們只要跟對官方綠色外交的調子,就能獲準與會,和政府一起到國際場合去「非政府」一番。

NGOs本應有自己的理想與執著,並從嚴去監督政府;孰料,如今竟然只隨著政府的哨音起舞,全然忘NGO的主體追求。NGO淪落至此,原因不難理解:十年前參與里約高峰會的臺灣NGO要角,如今多半已側身國策顧問、大使之列,與當朝高官為伍,不僅離民間思維越來越遠,甚至成了執行政府案子的主力部隊。NGO貼緊政府,靠著政府奶水過活,又怎麼「非政府」得起來?

【2002/07/15 聯合報】

國際邊緣專題討論塑身與媒體批判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