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怎樣看待隱私

資料來源:鄧柳洋 《南國警察

「隐私」,顾名思义就是个人不願意公开的事。传统文化意识认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慼慼。」於是有了一種对「隐私」的误解,以为它总包含晦暗的、暖昧的事情在裡面。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群體,他们是怎样看待「隐私」的呢?以下是我区高校中两種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小周(广西大学大三女生):「隐私」是自己的一片天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願他人知道的小秘密,这些就是个人的「隐私」吧。假如朋友窥探我的隐私,我会觉得他(她)很无聊!我会與他(她)绝交! 

小韦(广西民族学院大三男生):男生没有「隐私」!「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同学们生活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什麼不知道?原来有的所谓「隐私」,也早就让别人「窥」到了! 

在他看来,「隐私」是带有贬义的个人秘密。我随機对2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认为大学生之间应该「保留隐私」的占70%,其餘都认为「无所谓」。在问卷中,当问及个人是否有窥探别人「隐私」的习惯时,82%的同学承认「有过窥探别人隐私的行为或者心理」,由此看来大多数的人都有「窥私癥」或者叫「好奇心」。 

在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研究已10年的韦克平老师认为:「隐私是对他人无危害,而如果公开则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从事法律研究的广西民族学院吴辉老师认为,「隐私」纯粹是个人的事情,他人(除非法律许可)无权干涉和公开评價。广西民族学院心理学专家唐健认为,「隐私」应该是中性词,每个人有隐私是很正常的事情,是「人的个體異於其他人的独特内涵」。 

唐健老师综合多年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经验说,大学生的自我评價,大多来源於同学间的议论,隐私又恰恰是大学生宿舍夜晚卧谈的好材料,由於同学们大都没有真正涉足过社会,对自身的评價标準较为狭小,主要来原於周围同学的评價。当冒出对自己不利的评價时,往往容易成为構成大学生精神压抑,以至产生心理疾患的根源。 

——女大学生小秦个性开朗、活泼,乐于结交朋友。一次,她勇敢向自己一直暗中爱恋的同班某男生表达真情,可是遭到拒绝。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秦以为一切都会慢慢过去,可是有一天,她不经意聽到了有些同学竟然在背後议论她的隐私,说她「以身献爱……最後遭到抛弃」,她聽到以後驚呆了!欲辩无言,从此沉默下来,总以敌对的心态漠视别人,一年後小秦终于退学了。 

——某高校體育系毕业班学生小程个头高大,性格很随和,从来不喜欢與别人争吵。舍友常拿他随意开玩笑,他总是一笑了之。可是有一天,幾个同学在戏谑中拿他的生理缺陷当众取笑,氣愤的小程突然拿起刀子,向正笑得前伏後仰的同学捅过去……在临毕业不到二十天之时,小程锒铛入狱。 

这就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伤心故事。排除个人心理承受力不论,某些同学于有意或无意之间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使受到伤害的同学在極端恼怒的心态下,产生極端或者非常行为,造成不良後果,这是血的教训。 

尊重他人隐私是社会进步、文明发达的标志之一。现代意义的「隐私」含义源於西方,「享有隐私权」,就是在符合法律规定情况下,他人不想公开的事情你无权知道和评判,侵犯他人隐私的做法,是应当遭到指责甚至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对于隐私权的尊重态度,已经成为评價一个国家民众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依據。我国的《民法通则》中,在关于居住权、名誉权等若干条款中就體现了对公民隐私权的尊重。 

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精英,应该理解尊重他人隐私的道理。但是,不少同学图一时口快,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不分青红皁白,不负责任地一通猛说,有时还加上各種「合理想像」,无形中不自觉地造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要知道,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受到他人尊重,个人隐私不被妄加评论,而尊重同学的隐私,是自己获得他人尊重的前提。为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素养,大学学友,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学院中文学院)

國際邊緣專題討論隱私權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