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防火牆」失手 信用資料曝光 

 

自由時報20030924

〔記者吳岳修╱臺北報導〕一位遺失身份證的臺灣留學生,人明明在國外,在臺灣卻債臺高築,有五家銀行等著向他收帳。

 臺北市警內湖分局日前接獲一家銀行的風險管理徵信部門報案,指出有歹徒涉嫌假冒楊姓被害人名義、偽造楊姓被害人的財力證明,向銀行申辦個人小額信用貸款。警方據報,昨天下午循線將涉案的廿九歲男子劉建明逮捕到案,當場在他身上查獲換貼本人照片的變造身份證,以及一套各式偽造工作、薪資等財力證明檔案。

  令警方驚訝的是,嫌犯劉建明持有的一堆檔案中,竟有一份是正本,即由「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核發的「當事人查詢個人資料信用報告回覆書」,而當事人就是目前在國外留學的楊姓被害人。
 「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就是外界俗稱的「財金中心」,管理全國金融業務有關的信用暨徵信資料,任何個人或公司行號向銀行申請開戶、信用卡、貸款等業務,都需通過財金公司的徵信查覈後才能獲準辦理,因而被稱為「金融界防火牆」。

 以本案而言,這道防火牆,似乎已遭劉嫌攻破。

    警方調查,劉嫌持有的「當事人查詢個人資料信用報告回覆書」,是財金公司掌控的楊姓留學生的所有金融資料,凡個人資料、所有和金融機構往來紀錄、信用資料等,鉅細靡遺。

 劉嫌冒用楊姓留學生的身份證,竟能向財金公司申請到這份回覆書,回覆書到手後,就成為劉嫌遂行經濟犯罪的敲金磚。警方調查,靠著這份回覆書,劉嫌輕鬆向五家銀行、信合社申辦到多張信用卡,其中一家銀行更遭他冒貸五十萬元。

 至於被冒用身份證的楊姓留學生家人說,楊某出國前曾遺失身份證並申請補發,目前在國外唸書,對身份證遭冒用毫不知情,更不知已在臺灣背了一身債。劉嫌如何取得楊姓留學生的身份證?劉嫌供稱,他透過跳蚤雜誌廣告,以三萬元代價向不明男子購得,對方協助變造換貼他的照片,他再冒用向財金公司申請取得回覆書。

 一名銀行人員直言,單憑一張變造的冒名身份證,就能向財金公司取得個人信用資料,以後身份證掉了,可不是向戶政機構申請補發就算了,還要擔心遭歹徒變造冒用,落個「人在家中坐,債從天上來」的下場。


--------------------------------------------------------------------------------

 〔記者李靚慧╱臺北報導〕財金公司強調,該公司服務對象,僅限各會員銀行,並沒有服務一般民眾的視窗,更沒有儲存一般民眾的信用資料,不可能出現向不法集團提供個人信用資料的情事。

國際邊緣專題討論隱私權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