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垃圾電話 何不先發制人?

 

拒絕垃圾電話 何不先發制人?

記者鍾蓮芳、鄭朝陽、許昌平、楊清雄/專題報導

半夜接到情色電話,害夫妻吵架吵了一夜;民眾持信用卡,老是接不完的保險、卡費代償等推銷電話,讓人不勝其煩;這些行銷電話莫名其妙地騷擾我們生活,為什麼我們卻無從將它拒於門外?問題就在你我的個人資料早已淪為別人的商品,在未經當事人同意疌被盜用、濫用;既然無法阻止個人資料被任意流傳,我們可不可以「先發制人」,要求保障自己不被無謂電話干擾的權利?

去年懷孕生子的林小姐到北部某家大型醫院做產前檢查,隔天上午就有坐月子中心打電話來「拉客」;過兩天,連臍帶血銀行業者也找上門來推銷生意,讓她不得不佩服業者的神通廣大。

周先生的父親因病住進加護病房,中午才拖著疲累身子回到家,下午樓下信箱裡就有葬儀社塞進來的推銷廣告,著實把他嚇了一大跳;驚嚇之餘,不禁破口大罵葬儀社不道德。

行政院一高階公務員的兒子去年升上高一,學校還沒有開學,補習班就打電話到家裡來,指名道姓說他兒子數學成績不好,該補習班有數學名師,可以協助他提氘實力。這位公務員老實不客氣地逼問業者:電話、姓名等資料從何而來?業者支吾其詞後慌慌張張地掛了電話。

面對推銷或情色電話干擾,一般人除了氣憤外,多半無可奈何;反觀美國剛公佈的「謝絕來電」法案,卻一定程度地青達對消費者權益和穩私的保護。法務部官員表示,我國確有立法保障民眾電話隱私的必要,技術上也沒有問題;問題出在主管機關是那個單位?由誰出面來組織?這是問題所在。

交通部正研究開放民眾可以調閱發話者的電話通聯記綠,作為反擊電話騷擾行為的利器,即使沒有來電號碼顯示的情色電話,也能透過電信公司,快速查出發話者的資料和通聯記錄,讓「隱形」發話者無所遁形。

法務部法律事務司專門委員劉佐國指出,日前發生某電視臺主播涉嫌以行動電話騷擾某記者,被騷擾者向警方報案後,經過調閱行動電話通聯記錄,雖然發話者刻意取消電話號碼顯示,終究還是被警方查獲、約談。由此可知,就算政府沒有開放民眾調閱電話通聯記錄,只要相關主管機關受理偵查,公權力一介入,這些發話者都可以被查出來。

劉佐國表示,個人資料被販賣、散佈的情況日漸氾濫,干擾生活的情形也日趨嚴重,他每天就會接到一、二通情色電話,而且打電話的女性都能對他指名道姓;因此,仿照美國作法,建立謝絕不必要的行銷電話機制,確有必要。

如果國內有類此立法,讓被幹擾者可向發話者要求賠償,行銷電話或藉電話騷擾、肆無忌憚的行為,可望因此收斂。劉佐國表示,根據警方實際偵辦的經驗,電話的使用者若能利用電話或答錄機的錄音功能,把行銷或騷擾電話內容錄下來,對日後告發發話者的成功機率很高。

換言之,如果國內仿照美國建立「謝絕來電」制度,各電信公司可受理用戶登錄,拒絕自己:的電話號碼供行銷、市調訪問等用途,違反這項規定的企業將因而受罰,被幹擾者可獲得賠償。不過,國內不像先進國設有「隱私權保護委員會」,執行這項業務,因此,未來該由法務部、交通部還是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出面擔任專責機構?這恐怕是要解決問題,必須先清的第一步。

此外,未來也可修正「電腦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只要不是民眾主動提供或同意使用其個人資料,一旦收到不明的行銷電話或信件,使用的業者均屬違法,民眾可據以控告求償;如此一來,對個人資料的保護就可比國外周延了。 

【2003/07/05 民生報】 

美「謝絕來電」登記 民眾熱烈響應

記者鍾蓮芳、鄭朝陽、許昌平、楊清雄/專題報導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最近開放民眾登記加入「謝絕來電」清單,行銷業者不可打清單內的電話號碼,否則會被處以鉅額罰款。

國內不論是電話、手機、簡訊,國內消費者也飽受商業促銷、垃圾郵件騷擾。交通部電信總局認為,要杜絕這類「垃圾電話」並非可能,而且目前話機已有「拒接不明來電」功能;至於登記資料雖有「罰則」在手,卻有洩漏個人資料的疑慮。

根據FTC策略,民眾透過電話或上網登記名字、電話號碼後,就會收到經FTC認證的電子郵件,確認已加入謝絕來電(do-not-call-me list)的名單;未來電話行銷業者將不可打清單內號碼,否則,每次違規最高罰款11000美元(合臺幣38萬元)。這項運動發起後,立刻獲美國民眾熱烈響應,登記首日便有73萬5000多人辦妥登記手續。

然而,電信總局公眾電信處處長郭素琴指出,行銷公司的「促銷電話」就像「垃圾電子郵件」一樣,無法杜絕;但是,目前的話機,特別是手機,多半具有來電顯示功能,可以讓用戶藉此判斷是否接聽。而部分話機與手機也有拒接不明來電的功能,同樣可以發揮過濾的效果。

郭素琴說,其實,電話答錄機也能篩選來電,用戶可以先聽聽看到底是誰打來,再決定是否接聽。事實上,部分手機也有答錄功能,她認為,現行硬體技術雖然無法濾除所有「垃圾電話」,只要用戶善加利用,便可將擾人的來電「砍」到最少程度。

如果電信業者配合把關,能否濾除更多垃圾電話?中華電信資訊處指出,這道關卡不宜由業者來守,因為業者無從判斷發話者與受話端的關係;萬一攔截了不該濾除的電話,相關損失由誰負責?事實上,發話者使用公共電話便沒有來電顯示,業者根本無從過濾。

至於美國登記的作法,郭素琴指出,美國不少家庭都有裝答錄機,是否還要特別上網登記,「頗堪玩味」。此外,政府提供民眾的姓名與電話給行銷公司「確認」時,是否也算變相「洩漏」個人資料?已經上網登記的民眾接到垃圾電話時,又該如何舉證?相關後續值得觀察。 

【2003/07/05 民生報】 


消基會 將推動個人電話保護運動

記者鍾蓮芳、鄭朝陽、許昌平、楊清雄/專題報導

你是否經常接到商品促銷電話、垃圾簡訊、或被情色電話業者騷擾,搞得不勝其煩?美國對付這些惱人的商業騷擾,有一種「謝絕電話行銷」作法;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秘書長程仁宏表示,不論是個人通訊資料外洩或電話騷擾等問題,一直高居消費者向該會申訴的前幾名,為此,消基會考慮和電信業者合作,推動個人電話保護運動,避免消費者受到騷擾。

程仁宏說,消基會常接到消費者申訴類此問題,一名消費者因親人生病,怕緊急聯絡需要,行動電話24小時開機;一晚接到一通簡訊,說有緊急事故希望回電,打過去一聽,卻是情色電話業者,沒幾秒鐘,就花了一大筆電話費;也有不少消費者投訴,經常接到詐騙集團電話,騙你中獎了或者要退稅,不少人因而上當。

程仁宏表示,許多簡訊都是一次幾千筆發出,除了政府要嚴格執行個人資料保護等相關法令外,電信業者也應負起把關責任,應徵詢消費者是否願意接受廣告郵件等訊息。

程仁宏說,如果臺灣沒有像美國FTC等機構,消基會願意和電信業者溝通,推動類似美國的保護個人電話運動,只要消費者登記不願意接受大量發送的簡訊、電話行銷或垃圾郵件,業者就應設立規範機制,確保消費者不受騷擾。 

【2003/07/05 民生報】 


家暴求助 來電顯示

記者鍾蓮芳/報導

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保護也將加入「科技」概念。內政部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表示,內政部已委託警政單位完成「家暴案件控管受理機制與即時派遣功能」系統,家暴案件受害者求助電話將可「來電顯示」,讓警方可以在第一時間到場處理。

這套設備6月中完成驗收,即日起在已臺南縣、臺南市先行試辦;家暴防委員會說,這套設備對受害者的保護將可以由被動改為主動,如試辦成效卓著,將推廣至全臺。

家暴防治委員會執行秘書林慈玲指出,目前的家暴案件處理模式,都是受害者不管是到警分局報案、還是以電話報案,由於家暴防治觀念還未普及,警察警覺性都不高;由於家暴案件再犯、累犯比例極高,為了提高報案效率、同時確實保護到受害者,因而研發此一及時救援系統。

林慈玲說明這套「來電顯示」系統的運作模式。她說,這套系統主要是和「110」報案電話做連結,將建置完成的家庭暴力家戶資料庫,與各直轄市、縣市警察局勤務指揮中心已建立的來電顯示號碼、地址的自動化受理報案系統結合。

因此,報案系統只要一接到報案電話,顯示號碼為家暴案件列管戶的資料時,即應立即採取電話「回call」措施,一旦沒有回應,即立即派遣警力救援。由於多數家暴案件受害人在暴力案件發生之時,可能無法打電話,這套系統亦備有「遙控撥號」設備,讓受害人隨身攜帶、以備緊急之用。

林慈玲說,家暴委員會利用電話主動顯示、追蹤的科技來保護家暴受害者,是受到臺北市政府利用電子手鍊、電子手錶追蹤獨居老人,以及臺南縣白河鄉對家暴案受害者主動追蹤的做法啟發,由於白河鄉的做法對於家暴施暴者有遏阻作用,家暴委員會因而決定擴大試用。 

【2003/07/05 民生報】 

國際邊緣專題討論隱私權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