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正見證一道關於「中國」的新學術浪潮的來臨。參與到這個新學術思想浪潮的知識界來自很多不同區域以及不同知識背景,包括了來自亞洲與西方的後殖民主義、漢學研究、以及「重新發現中國」的新世界史,當然更包括了來自中國大陸學界的中國近現代性的批判性系譜學研究、儒學的復興、甚至,來自自由主義內部的「重接地氣」反省。雖然各自有不同的政治與知識的動力與範式,但一個共同的匯聚點還算是相對清晰:「中國」成為了一種有別於之前西方凝視下的知識對象,在其思想、歷史與經驗基礎上被理論化,並且孕育了新知識範式的可能。作為一個開放的知識計畫,「重新認識中國」標誌著我們當前知識生產的中國轉向(The China Turn)。而重新開始認真看待中國,當然也就是重新認識當代,也就必然意味重新認識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