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重新認識中國研討會

講者簡介Speaker

  • 甯應斌
  • 中央大學 哲學研究所
  •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哲學博士,中央大學哲研所特聘教授,性/別研究室成員。著有《賣淫的倫理學探究》,《色情無價:認真看待色情》,《性無須道德:性倫理與性批判》,《台灣性/別研究演講集》,《性政治入門:台灣性運演講集》,《性工作與現代性》、《民困愁城》(與何春蕤合著)。
  • 邱士杰
  • 台灣大學 歷史所
  • 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同系所學、碩士。研究方向是台灣社會主義運動史以及中國政治經濟學史。著有《一九二四年以前台灣社會主義運動的萌芽》一書。
  • 江湄
  • 首都師範大學 歷史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研究和教學領域是中國史學史、中國思想文化史、史學理論,近年來主要集中於對宋代史學史、思想史的研究,代表作為《創造“傳統”——梁啟超、章太炎、胡適與中國學術思想史典範的確立》。
  • 張翔
  • 首都師範大學 歷史學院
  •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助理教授。曾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後研究。《21世紀經濟報導》社論委員會召集人、《21世紀商業評論》編委、《中國經濟》執行主編等。
  • 張志強
  • 中國社科院 哲學所
  • 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現為中國社科院中國哲學研究室主任。研究領域為佛教唯識學;明清至近代的學術思想史。 在從事佛教唯識學研究的同時,多年來致力於從學術思想史的角度探討明清以來與佛學有關的學術思想史。著作包括《朱陸·孔佛·現代思想 -- 佛學與晚明以來中國思想的現代轉換》與《唯識思想與晚明唯識學研究》。
  • 趙剛
  • 東海大學 社會系
  • 堪薩斯大學社會學博士,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研究和教學領域是社會學理論 Sociological Theory、社會運動 Social Movement、社會變遷 Social Change。著有《小心國家族:批判的社運,社運的批判》、《四海困窮:戰雲下的證詞》、《求索:陳映真的文學之路》、《橙紅的早星:隨著陳映真重訪台灣1960年代》等。

特約引言人Discussant

  • 王顥中
  • 苦勞網 記者
  • 苦勞網成立於1997年,長期關注台灣社會運動相關訊息,以「運動的媒體,媒體的運動」自許,除與社運團體長期建立關係,作為對外發佈訊息的平台,並自產報導傳遞出主流媒體不感興趣的邊緣聲音之外,更將媒體本身看作是論述實踐的一部分。在當前社會高度分化,抗爭者多為個別情境所侷限的背景之下,透過實地採訪與報導評論寫作,試圖介入議題並產生連帶,與行動者共同創造出更具有廣度與厚度的批判性視野。
  • 陳光興
  • 交通大學 社文所
  • 美國愛荷華大學新聞及大眾傳播博士。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ovements 國際期刊執行主編,Cultural Studies,《台灣社會研究季刊》期刊編委,亞際書院常務理事長。著作包括 Asia as Method—Towards De-Imperialization,《去帝國 亞洲做為方法》等。 現任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 瞿宛文
  • 中研院 人社中心
  • 美國Stanford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大學城鄉所與經濟系兼任教授。研究著重於台灣與東亞經濟發展,近來也開始探討中國經濟相關議題。曾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主編與社長。著作包括與Alice.H. Amsden合著的《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全球化下的台灣經濟》;《經濟成長的機制》;《公與私之間─台灣經濟發展的另類思考》

主持/評論Moderator/Commentator

  • 呂正惠
  • 淡江大學 中國文學系
  • 曾任台灣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現為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榮譽教授。授課領域:中國現代文學史、唐代文學專題研究、文化學專題研究、中國現代小說專題、中國現代文學專題研究。研究專長:唐詩、漢魏六朝詩、現代小說。著有《戰後臺灣文學經驗》、《文學經典與文化認同》、《殖民地的傷痕──臺灣文學問題》、《小說與社會》等著作等身。
  • 于治中
  • 清華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 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文學博士,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授課領域:初級法語、中級法語、高級法語。研究專長:符號學、文化研究、法國當代思想。著有《意識形態的幽靈》一書及論文《現代性的悖論與開展》、《意識形態中的主體性形構》等,發表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