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性開放

劉允華(東海社研所研究生)

人類的進步常常有堅定的開放意識相佐。開放意識總是向著各種權力與資源分配過程的透明、公開、普遍取得等等方向進行。譬如政治民主化的過程、譬如自由法治國家觀念的盛行,沒有人可以抵擋進步的口號,關於這點連最無知的國會議員都十分清楚,整個社會急於身體力行。

但是我們並不要求性的開放。

我們允許在電視上販賣內衣、在電影裡傾瀉性愛鏡頭、成立電話專線提供情色刺激、用商品廣告(旅遊計畫、食物飲品等)暗示親密情趣,然而一旦種種刺激觸手可及,不論場景是檳榔攤、鋼管舞台、賓館、或任何協議的性交地點,一概成為禁止的對象。社會警察的眼光獲得普遍支持,滲透到個人最私密的情境。對於性只有管制手段的進步,沒有其他。

網路作為一個虛擬空間,在此處則獲得最大的真實。台灣學術網路自來對所謂「具威脅性的、猥褻性的、不友善性的資料」便深深地著迷。在網路骨幹的各個節點,管理者都體認到資訊的敏感性和普遍性。他們一面持著網路資源可貴不得濫用的觀點、不停地檢禁各種最大宗的用量對象:校內檔案分享站台、個人網頁架設、e-mail 傳輸量限制、每天每人傳輸量配給制度、「猥褻資料」的使用;一面又在學院中發展並訓練各種高明的器具與技術:寬頻宿網、最新的伺服器、最快的光纖;這都是為了「提供給使用者最好的環境」。為了使用者著想,但資訊的內容則不由使用者決定。而是佔據各個控制權限的管理者對所有資料近乎癡狂地搜索、分類、判斷、並提出誠懇而不容辯駁的判決理由。學術網路充滿了老師、法官、警察與情報探子。他們最民主的形式是蘇維埃式的指導委員會,最開放的政策是不停地建設更大的頻寬、更先進的系統、更完美的架構…

然而在其中流動的資訊是什麼?作為指導委員,網路管理者不能容許任何的管教不周。不管在其監視之下的是大學生、博士生、或中央大學的何春蕤教授與其研究室;也不管那些被檢禁的資訊是否是由於充足的理由而檢禁,理由不須存在。所有的資訊因此等同了起來,反戰?課堂報告?寬頻影音課程?人獸交圖片?對於指導委員們這些資料或許還有在管理程序上處理方式的不同,但對於資料使用者而言那些都僅僅體現著網路管理的專斷意志而已。面對專斷的意志,唯一的樂趣便是享用其破綻與不完整。於是網路檢禁手段越高明,四處滋生的化外資訊越繁茂,使用者也更樂於鑽探取用。

但管理者的執念至今仍然高於一切,造成教育部今天只能即時地、低聲下氣地向「婦女團體」承認「錯誤」,不管這些團體究竟提出了怎樣的觀點,那些觀點究竟應如何進行討論進而民主地影響一個公有的政治機關,對教育部而言並不重要。問題焦點並非情色,只是管教不周。

原文出處:http://www.esouth.org/sent/south20030930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