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
Penumbrae Query Shadow: Queer Reading Tactics
|
||||||||||
|
||||||||||
[ 作者简介 ] ∣[ 中文目录 ] ∣[ 序:“罔两问景”方法论 ] |
||||||||||
|
||||||||||
含蓄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性的把沉默与言语结合起来的方式。在台湾社会里,某些场域会比别的场域更多使用含蓄,例如在学校或者其他比较具有文化修养的地方,通常也是经济上比较优渥的环境(当然也有例外)。我们以“修辞”为起点,当作思考含蓄的一种方式。思考含蓄并不容易,因为那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日常生活中,它是以一种美学-伦理情感来操作,有点神秘奥妙,有点神话性地支配,并且在资本主义、极度压缩的工业化现代性里,其实没有人真正拥有含蓄。那是一种台湾国民党政府治理时期所想像创造的一种“美”与“善”的中华文化,因此我们第一篇论文在发表后听到一种批评的声音是:“含蓄是一种传统的美德,你们怎么能这样把它跟权力相提并论。”我们对含蓄的批判,成形于以下的脉络,同时也是为着这样的脉络而提出:马克思主义对儒家的伪善贬抑性的批判早期已经被噤(当成“左派”),而后来又被污名(当成是“中国”)。这个脉络是资本主义主导迁台的中国脉络,在这个脉络下“含蓄”已经被重新创造为教养以及文明化的知识,并且与教养以及文明化的知识接合。即使从来没有人真正含蓄,但某些人可以有效运用含蓄,并且在不同脉络下,不同的主体可以被含蓄规训,有时候是用非常暴力的方式,但几乎完全无法被看见。 |
||||||||||
出版者:性/别研究室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