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蹺班」 當心老闆正盯著你

陳鳳蘭/臺北報導
中國時報   焦點新聞   910729 

相關報導:

監控員工網路行為 無法可管

 一封e-mail 害她丟飯碗

網路世界有隱私?說說而已

員工不當使用網路,四成企業開罰

 喜歡利用公司電腦收發郵件、上網逛逛色情網站進行「網路蹺班」的小陳,有天接到電話,經理在另端冷冷說:「上班時間請勿逛色情網站。」聽起來誇張,但用來確保公司網路安全及防止怠工的網路監控軟體,不僅獲西方企業普遍採用,國內也有上百企業跟進。業者說,使用這些軟體的企業,不會讓員工知道。

 據調查,每五位美國男士中,有一位會在上班時下載色情圖片,網路漫遊,使美國員工降低三到四成的生產力。澳洲員工平均每週花三點六個上班時數處理私人電郵,加拿大員工每週花十六分鐘搜尋私人資料或處理個人電郵。 國內雖無相關調查,但員工濫用企業網路,造成頻寬不足、病毒入侵損害設備、產力下降、工作效率低落,的確是愈來愈多企業的困擾。

 為解決這些困擾,國外軟體業者這幾年不斷開發所謂「員工網路管理」軟體或「內容過濾」軟體,國內已陸續引進。精誠公司陳駿為處長及Symantec臺灣分公司行銷經理許淑菁都強調,這只是企業網路安全管理的很小一環,企業或軟體公司的本意,也不在侵犯使用者隱私。

 目前市面上相關軟體高達十種以上,網頁及網站內容管理及電子郵件監控,一般需由不同軟體進行。網站管理方面,企業可依不同層級人員進行管制,限定各類人員可連上的網站類型,還可確實針對每臺電腦的聯外活動列印各式排行榜或報表,像是每位員工的網路怠工工時排行榜或個別員工每天去過哪些網站、去多久甚至線上聊天內容,都無所遁形。

 電子郵件監控軟體,除可讓管理者方便監看員工信件,也可讓管理者根據信件大小、主旨、附件名稱或副檔名等各種條件,設定自動檢查或阻隔功能,例如設定「FW」,就可查出進行郵件轉寄的人員。

 多數業者不願透露詳細的客戶數量與對象。但根據業者提示,國內至少有上百家企業根據不同的需要採用這些軟體,銀行業、高科技業是目前主要客源。業者說,企業一般不會讓員工知道公司正在進行網路監控,至於企業買回軟體怎麼利用?業者表示,軟體功能很多,不清楚個別企業客戶怎麼使用。

TOP


2002.07.29  中國時報
監控員工網路行為 無法可管
陳鳳蘭/臺北報導

企業監看網路,近年在西方引起極大爭議。國內近一年來也有不當網路行為的勞資爭 議案傳出。勞委會官員坦承,企業監控員工的網路行為,除由員工透過民法主張隱私權外,並無勞動法可管。員工的不當網路行為,依我國現行法令能否構成解僱要件,也有爭議。勞資雙方的財產權與人格權合理界線何在?將來是否應立法規範?有必要深入研究。

有關員工濫用網路的知名案例,首推前年發生在英國的「卑鄙布萊德」事件。受僱於事務所的律師布萊德某晚與女友雲雨後,收到女友以電郵鉅細靡遺的讚揚,忍不住轉寄多位死黨,不料此封內容鹹溼的信件,幾天內據估傳遍百萬人,男、女主角最後費了一番力氣才未被解僱。西方近年因不當網路行為遭解僱的員工,則不在少數。

勞委會官員說,我國雖只傳出十位聯電員工因轉寄董事長曹興誠信件被公司依不務正業開除、和信電訊以洩漏營業機密解僱十一位轉寄年度調薪政策信的員工等兩個知名案例,但隨資訊社會的來臨,相關勞資糾紛可能不斷增加。以現有法令來看,企業能否在未事先宣佈網路管理政策的狀況下、直接將員工的不當網路行為做為解僱要件,爭議很大。

官員說,企業監看網路涉及財產權與隱私權問題;企業因員工的不當網路行為解僱員工,又涉及另一個議題。英美兩國政策均傾向認為企業有權接近財產,員工難以期待在公司的網路中獲得隱私權。法國最高法院去年判例,則主張員工在公司收發私人電子郵件有隱私權;德國則有意立法禁止企業監控員工網路行為、以確保員工人格權。我國何去何從,有必要儘速委託學者研究。

TOP


2002.07.29  中國時報
一封e-mail 害她丟飯碗
陳鳳蘭/臺北報導

她,個性內向、乖巧柔順,進入知名公司工作後,一直以為只要認真工作、一定會被肯定。沒想到,一封電子郵件讓她兩天內無預警丟了飯碗,除了哭,還是哭。她不敢在白天回公司打包,也不敢讓媽媽知道她因為一封信丟了飯碗。失業後天天朝九晚五泡網咖,泡了快一個月,她在過年前夕崩潰,痛哭失聲告訴媽媽:「我失業了!」

為免在新公司發生困擾,她希望稱呼她「小玲」。小玲說,春節前也就是今年一月十六日,她接獲經理寄來的一封電子郵件,原始郵件是總經理發給各級主管的信件。上面敘明,年終考績「待加強」及人力資源處等十四個單位今年不調薪,希望各主管加強溝通並呼籲同仁共體時艱。小玲的考績是優等,接獲信件發現自己屬調薪人員,立刻將信件寄給
一位摯友。

一月十八日中午,經理要她從內湖的工作地點前往中和分部報到。就在她毫無所悉的同時,總公司在各分部貼出佈告。公司認為小玲等十一位員工未對公司內部資訊守密,所以解僱。

她說,從不知道公司有此保密規定,也沒想過安份守己的她會犯下「洩漏公司機密這種滔天大罪」。經過此事,她失去就業信心與原有的忠誠度,因為做得再好、公司仍有可能將她踢開。她不敢隨便在電子郵件書寫重要訊息,也奉勸其他捧人飯碗者,小心使用企業網路資源。

TOP


網路世界有隱私? 說說而已

【2002/08/08 民生報記者許明煌/報導】

利用公司網路轉寄私人電子郵件、上ICQ聊八卦、下載MP3,反正神不知鬼不覺,無傷大雅?但其實當你連上網路的那一刻,一舉一動在網管系統下早就無所遁形,「老大哥」就在站在每個電腦使用者的身後,「隱私」兩字幾乎不存在於電腦世界中。

何時上網 上什麼網 都有紀錄

國內外不斷有新聞報導,公司內部員工因為瀏覽色情網站,或者是轉寄公司內部郵件而遭受開除,難道公司網路充滿重重陷阱,毫無個人隱私嗎?

網路安全產品大廠臺灣賽門鐵克產品經理許淑菁表示,其實一般公司內部的網路安全控管軟體,並不會加入所謂的「監控」功能,刻意記錄網路上每部電腦的一舉一動。但是其中基本的「內容過濾」,也就是控管員工瀏覽不當網站的功能,還是會記錄員工在某段時間曾經瀏覽過哪些網站的歷程,這對於網路安全軟體來說是屬於正常的功能。

因此員工要有正確認知是,為了安全理由,網路上的一舉一動本來就會被網管軟體一五一十記錄下來而無所遁形的。根據美國FBI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因為故意或不小心的電子郵件行為,每年企業損失高達6600萬美元以上,因此監控似乎是不得不的動作。

但如果老闆刻意要拿這份記錄來「刁難」員工可就沒輒了。因此如果要防範上網辦私事被「抓包」,可能要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自製心態。

內部監控 美國已有法律依據

反制網管軟體的記錄功能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公司監控過濾電子郵件、上網的行為,向來還是有侵犯個人隱私的爭議。像微軟就在7月底時宣佈,禁止員工利用郵件或其他軟體,在公司內部網路進行音樂或非法檔案的交換工作,而公司也會不定期檢查網路上檔案共享的情形。

監控是否合法,美國地區早已通過司法確定,企業主有權監視公司內部的電子郵件與網路行為,因為郵件與網路系統都是都是屬於公司的資產,公司可以決定員工為何及如何來運用這項資產。而員工為了保住飯碗著想,其實也不太有辦法能表示抗議。

側錄軟體更令人心寒

公司內部的網管軟體是為安全理由所設置,目的倒也無可厚非。但如果有心人士刻意想要監視、竊取電腦上的資料,網路上洋洋灑灑的「側錄軟體」,反而才是最令人害怕的。

這類在網路上隨意可取的「側錄軟體」,一旦安裝在電腦後,就會開始鉅細靡遺地把所有電腦的使用歷程,包含按下哪些鍵盤,開啟哪些應用程式,操作了哪些功能,馬上一五一十的記錄下來。有些側錄程式還標榜除了文字記錄外,還會把操作畫面定時擷取成為圖片。這樣的記錄功能就好像是用錄影機把電腦畫面錄製下來一樣,因此被稱為是「側錄軟體」。

有心的駭客會把這類的側錄程式,裝設在網咖的開放電腦上,透過將記錄檔案自動利用郵件寄出的功能,就可以竊取到別人的網路遊戲帳號,或者是曾經進行線上購物時的信用卡號碼、身份證字號等,國內就曾傳出多起案例。

有時駭客也會將這類側錄軟體包裝成郵件傳送給不知情的人,藉以竊取遠端電腦的機密資料。國外甚至有多則新聞報導,妻子使用側錄軟體發現老公在網路上私會情人的訊息。因此這類的側錄程式,反而是個人電腦使用隱私的大敵。而且軟體的取得非常簡單,只要在網路搜尋引擎鍵入「側錄程式」、「監控軟體」等關鍵字,就可以找到一堆。

反監控 目前難上加難

防毒軟體公司表示,側錄程式由於本質上是一般的應用軟體,因此使用防毒或其他網路安全軟體,根本完全沒有辦法防範。除非這類的側錄軟體搭配有偷偷傳送資料的「木馬程式」,造成網路傳輸的漏洞,才有可能被網路安全軟體所發現。因此根本很難防範。

因此如果有心人士故意在電腦放入這類的側錄軟體,只要趁著使用者離開電腦時,再回去打開記錄檔就可以看到之前錄製下來的資料,使用者根本毫無知覺,完全無從防範。

TOP

國際邊緣專題討論隱私權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