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卡和隱私:

  1. 國民卡捲土重來 政院下週檢討
  2. 國民卡隱私問題 應慎重評估

 

國民卡捲土重來 政院下週檢討

  01.09.2000/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科技
記者張秋蓉/臺北報導 

由政府主導、沈寂一時的國民身份識別健保卡(簡稱國民卡)案,可望於近期內重新推動。行政院資訊推動小組將於下週四檢討國民卡案,據指出,目前政府傾向繼續推動國民卡案,但卡片功能將簡單化,仍將採取委外方式推動,並由政府將編列部分預算。

因為安全及隱私問題而喧騰一時的國民卡案,在得標廠商中華國民卡公司在去年十一月議約截止日宣佈放棄國民卡優先議約權後,便暫時宣告中斷。由於各界對於國民卡隱私、安全等仍有疑慮,當時並未按照徵求企劃書(RFP)規定,重新辦理委外公告。而負責統籌該計劃案的行政院研考會資訊處,則於近日完成國民卡案檢討評估報告。

據研考會指出,分析議約失敗的原因,包括民間投資回收期過長、風險高等,至於國民卡未來該怎麼推動,該份報告中並無具體的結論。不過,官員指出,由於所有的民調都顯示,大多數人不反對國民身份辦識功能和健保合一,因此,未來兩項功能仍會合一,至於電子商務的部分是否納入,可以再進一步討論。

官員表示,未來國民卡推動上,最極端的兩項可能,是政府完全不出錢,或是全部由政府編列預算,但因為當初會採取整體委外方式進行,就是考慮到政府經費及執行效率問題,因此,未來比較可能的模式,是由民間業者、政府及民眾共同負擔。

官員強調,國民卡案當初是由行政院院會通過,至今政府推動國民卡的決心仍沒有改變,不過,為避免民眾對於國民卡稱呼有不良印象,誤以為所有資料都放在上面,未來對外可能會以國民身份健保合一智慧卡的全名稱呼;至於負責推廣單位,可能是內政部或健保局。官員說,新加坡政府日前已正式公佈國民卡RFP,而美國聯邦政府也在公務機關推動智慧卡,美國總統柯林頓也已拿到公務員智慧卡。由此可見,身份識別證件智慧卡化,已是大勢所趨。

對於國民卡案可能捲土重來,原得標的力霸集團表示樂觀其成,並將於下週正式成立的中華國民卡公司。該公司總經理張公僕建議,未來國民卡如果仍確定採取委外進行,政府應該委託公正的第三者作評估,在議約時才能有客觀的依據,不至於重蹈覆徹。據瞭解,上次議約失敗,內政部堅持每張國民卡換發成本為一百二十元,卻無法說明理由,是重要原因之一。

張公僕說,如果政府重新更改遊戲規則,中華國民卡公司仍有興趣和原有合作團隊再次參與國民卡計劃,目前業務重心以電子商務為主。至於原落榜團隊之一的億通智慧卡聯盟,在原發起人吳武明籌劃下,也在日前正式成立新公司。吳武明說,該公司未來將致力推動民間生活智慧卡應用,並不打算參與國民卡案。

Copyright 1999 China Times Inc.  

國民卡隱私問題 應慎重評估   「一卡多用」引發反對聲浪

  08.30.1998/ 資料來源:聯合報/08版/社會傳真
記者李若松

我國跨世紀的資訊建設工程國民卡專案開始議約,部份學者專家、民意代表認為國民卡委託財團經營涉及安全性與民眾隱私問題,政府主管單位應慎重評估。

中華國民卡經營團隊雄心勃勃地推廣國民卡應用,積極爭取代收健保費、監理稅捐、證照、規費、交通罰鍰及停車費收繳,網路報稅、繳稅、代收高速公路通行費等服務,同時希望也作為軍人身份(給)、眷補證、後備軍人、門禁卡等識別證,將國民卡應用發揮到極致。

行政院資訊發展推動小組對電子商務抱持樂觀開放的態度,因為電子商務可以刺激經濟景氣,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而國民智慧卡裡加入電子錢包,甚至信用卡功能,能產生商業價值與收入。

不過,有多位學者專家主張「一卡一用途」,國民卡是政府憑證,不應該與民間商業應用混在同一張卡,而且認為一卡多用途可能損害民眾的隱私權。

雖然政府部門已數度與反國民卡學者溝通,並無法說服,反對力量反而越來越大。

眼前的問題是:如果財政部不同意開放多項國民卡電子商務應用,每張國民卡成本三、四百元,即使民眾負擔部分成本,國民卡公司可能無從成立,即使成立了也極可能入不敷出,而出現財務危機,那國民卡專案根本就無法推動。

國際邊緣專題討論隱私權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