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文化的戀童癖

所謂ACG是泛指動畫Anime(Animation)、漫畫(Comic)以及遊戲(Game)。這個領域中不斷誕生新的文化流行,其中有關戀童癖的部份可一分為二:


一是ショタコン(tsuyotakoso,念作ShotaCon,是ShotaComplex的略稱;Complex是指情結,情意綜),正太癖,正式的譯法是「正太情結」,意指迷戀小男生的意思,和Lolicon可說是對等名詞。Shota的漢字是正太,字源來自以《三國志》廣為人知的橫山光輝,其筆下的《鐵人28號》主角金田正太郎。另有一說為少年偵探團Complex略稱,原意是喜好小男孩的癖好。而其形象則是穿著西裝加短褲的小男生。基本條件是不能有鬍子,而且年紀不能太大,樣子要女性化,身材要修長,不能有太多肌肉。


一是 ロリコン(rorikoso,念作Lolicon,是LolitaComplex的略稱)字源來自Nabokov的《Lolita》,內容描述一中年男子愛上12歲女孩Lolita的故事。而原意是喜愛幼小女孩癖好,對年紀半大不小的角色有所偏好,因為這個時期的少年少女,是最多愁善感,感受性最強的年紀,所以除了是身體發育的青春期之外,也被設定為新人類感知力開始覺醒,最敏感的年紀。


日文中的ロリコン(Lolicon當中的ロリ(rori,念作Loli)即為自lolita而來,也意指12歲以下的少女,而也有說15歲以下的。15歲一說是由於此書改編成電影後導演的女主角設定比原來的年齡大三歲所致。而コン(koso,念作con)則是complex的簡稱,這個字有情結的意思,所以ロリコン為「少女情結」或「戀童癖」之意。但是這詞在日本其實具有負面的意思,通常會給人有點病態的感覺。日本以con字尾來指對某些東西狂好的人,如戀母情結(Mazahcon,所謂的「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戀父情結( Fazahcon,所謂的「伊蕾克特拉情結」Electra Complex)等,但多帶有貶低之意。而Lolicon被譯作戀童癖,指對年紀輕(不論外表或是實際)的女性有好感,或是特別喜好這類ACG角色的人。所有這類癖好的人就被冠以Lolicon之名,而帶有這種特質的角色亦被稱為Lolita或Loli,也就是蘿莉。外表年齡不可大過15歲,形象可愛,令人有一種想去保護、愛惜之心,身體未發育或者輕度發育,而且不能年少老成。日本所用的Lolicon,所包含的範圍,比原本Lolicon的定義廣些。Lolicon=Lolita+complex這個合併是日本人自己做出來的。


現在用「蘿莉」這詞最多的,就是ACG界了。其定義的蘿莉為「10歲以下可愛的女生,斷定標準:尚未發育、天真無邪、惹人憐愛。」所以現在對「蘿莉資格」有三個年齡限定:15歲、12歲、10歲。對蘿莉有所好的,就稱為「蘿莉控(ロリコン)」或「蘿莉星人」,不過其所定義的對象,都是虛擬的角色,而且是玩笑性質,與一般所謂的蘿莉本質上是不同的。代表角色有:Di Gi Charat Fantasy的DiGiKo,本名:CHOCOLA,暱稱:Digiko,羅馬拼音是 De Zi Ko,但英文發音不太一樣,所以改成Dejiko,而亞洲人(主要是台灣和香港)讀的英文,跟日本不太一樣,又被改成同音Digiko。、還有《機動戰艦大和撫子》(Yamato Nadeshiko,機動戰艦ナデシコ)的星野琉璃(Hoshino Ruri,ホシノ‧ルリ)、《Card Captor Sakura 庫洛魔法使》(カ–ドキャプタ–さくら)的木之本櫻(Kinomoto Sakura,キノモト‧さくら)。



1995年(平成7年)之前的日本動畫界基本上是不存在真正的蘿莉角色。綾波零是在動畫界第一個正式的蘿莉角色,是〈新世紀福音戰士EVAGALION〉中的女主角,雖然製作群和導演庵野秀明並沒有刻意將綾波零塑造成蘿莉角色,但綾波零卻完全符合蘿莉的條件。隨著綾波零的強大魅力,蘿莉在動畫界正式出現,由於綾波零熱,蘿莉熱潮開始席捲整個ACG界,大量蘿莉角色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其中最有名又最受歡迎的是《機動戰艦大和撫子》的星野琉璃、《魔法少女砂沙美》(魔法少女プリティサミBureteisami)的砂沙美(ささみ,sasami)、《庫洛魔法使Card Captor Sakura》中的木之本櫻 和H-Game《To Heart》中的馬魯芝(maruti,マルチ,Multi【HMX-12】)。


上述五位角色可以說是主導了自1995年來ACG界的商業生機與其主流市場。在其之後幾乎每部作品都得有個蘿莉,甚至是整部作品充斥著蘿莉。這樣子的結果形成女性角色以往的百花齊放、各展姿態、奇鬥艷的盛況不再,充斥著可愛、隨波逐流而沒有特色、亦無變化,往往容易單調而乏味。最明顯的就是,以前就算有小女孩的角色也不等於蘿莉,而現在則是只要是小女孩,那就大概是蘿莉了。


Lolita的衣著主要是指娃娃裝,通常大量使用蕾絲(lace)。其衣著主要分成兩類:一是Malice Mizer(日本視覺系樂團,Malice指惡意,Mizer指悲劇)的那一種帶有恐怖感的哥德式優雅(EGL,Elegant Gothic Lolita)的服飾,其特徵是採用中世紀歐洲的神祕、怪誕、恐怖、凄涼的陰暗氣氛,形成歌德式優雅的娃娃裝,表現出一個洋娃娃的形象,心中同時存在著天使與惡魔,不是可愛的感覺,而是死的物品,保持永遠的靜止存活狀態。一則是Sweet Love Lolita,以可愛做為主要的訴求,是甜美的、可愛的娃娃裝。


世界各國對於兒童的性的方面的法律保護絕大部分是嚴格的,但對於卡通、漫畫、戲劇,文學中的戀童或兒童色情劇情的容忍度就不同。以《Lolita》1997年的電影版本來說,巴西、法國、日本是PG-12(輔導級);義大利是14禁;葡萄牙及荷蘭是16禁;美國及大部分歐洲國家,台灣及香港是R級(限制級,第三級,18禁)。成人以兒童為性對象的倒錯,被稱為「孌童癖」或「孌童症」,使用Paedophilic【形容詞】或者是Pedophilia【名詞】),典出希臘字的「Paedo」(兒童)。基本上在日本不太用這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