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童癖者與言論自由

黃采薇/北縣三芝(大學生) 【2004/12/22 中國時報】


媒體報導,國內網路最近出現了所謂「戀童癖討論區」,筆者乍聞之下,不禁驚駭不已。


對於許多使用者來說,網路的匿名制度提供了性抒發的管道,網友優遊其中,不用為自身發言負責往往有誇大傾向。而參與者不論存著什麼樣的心態散佈自己的遐想,「語不驚人死不休」,常常引起網友相互仿效,輔之以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使得「病毒傳播」效應產生,更容易誘使犯罪。再者,成人之於兒童,就如男人之於女人,其中權力關係是不對等的。尤其是女童通常「弱小」,暴力侵害的標誌性更為明顯。依據國外經驗,戀童癖者通常不只嘴上說說,即可能化為實際行動。而戀童癖的可能受害人因為年齡尚幼,身心復健將更加困難,目前已有多筆文獻指出,幼時受侵害的記憶使得被害人身心失常、無法正常生活,終身無法平復。


目前待考量的一點是,該網站並未有實質犯罪紀錄,無法查辦,只能持續監控。又因網路為公共領域,披著「言論自由」的外衣,相關單位動輒得咎。但筆者認為,此風一長,國內女童人身安全危機堪憂,不可不防。重視言論自由如美國,也曾為兩性不對等的色情書刊採取法律行動,抵制性暴力行為,國人又怎麼能不起身捍衛下一代的人身安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