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在看下去之前,先想想你 / 妳有沒有以下經驗?

  • 幫新買的MP3取名字?
  • 覺得自己的手機很會鬧脾氣,別人家的都不會?
  • 跟玩偶聊心事,回想起來,當時它的雙眼還閃閃發光?
  • 報告電腦當機、趕時間機車發不動。這時只要跟它們好好談談,稱讚它們好棒,電腦、機車就老大不情願的好了!
  • 回想媽媽丟掉你/妳第一個芭比娃娃、無敵鐵金剛或從小跟你一起睡到掉毛發禿的毛巾那個moment,當時大哭大鬧、心如刀割,像是心裡一部分的失去?
  • 曾經去廟裡虔誠燒香拜拜…?

然後回答以下問題…

  • 你覺得自己的物體是否具有自我個性跟脾氣?
  • 你是否覺得跟你/妳家(電腦、手機、機車、玩偶)總是心有靈犀?
  • 你認為神像裡面有沒有靈魂或神靈?

...... 是否每個人某程度上,都認為「物體」不僅是物體?


物戀,顧名思義,就是與「物體」戀愛。有人可能會說:有沒有搞錯啊?要怎麼跟物體談戀愛?這根本就是戀物癖(Fetish)吧!他們(物戀者)是不是心理有問題啊?

的確,物戀作為一種新興現象,目前的確極具爭議性。而身為非物戀者的大眾,也卻難體會物戀的箇中滋味。其實物戀和人人戀的互動模式有許多相似,只不過對象「不是人」。物戀者愛著物體,與物體說話、做愛、睡覺及生活;對他們來說,物體和人類相同,都是靈魂的容器,與伴侶(物體)間互動的感受對物戀者而言再真確不過,物體是戀人,絕不僅是作為發洩自我性慾的工具(這也是物戀與戀物的不同)。

從病理的角度來看,部分物戀者的確有過童年陰影或社交問題。但根據物戀國際官方網站說明,有類似經驗的人數所佔不到物戀社群的二分之一;童年陰影與社交問題對於物戀的影響尚是未知,但從性別學的角度來看,物戀作為一個新的性取向的可能性,的確值得討論。

2008年介紹物戀的影片一出,便在歐美各大媒體引起軒然大波。許多人不解、好奇、驚恐、甚至譴責他們「不正常」。然而,又有誰敢大聲說自己完全「正常」?沒有幾個怪癖、沒有乖張奇異的妄想、沒有過心理創傷與陰影、沒有曾經愛上不該愛的對象?相信大家都曾經見過一種花系列戲碼,覺得身旁的朋友頭殼壞掉,竟然愛上一個與自己差異很大的對象還離不開他!而你想破頭也無法懂對方到底哪裡好,而他又為什麼愛他或她愛的死心塌地、愛的天雷勾動地火、愛的一發不可收拾?……「愛」本來就是盲目的,而我們常常連自己都不完全懂得自己,又如何能說可以清楚他人感受,告訴別人這樣好或不好?尤其在「愛」這個難解的謎題上,更是如此。

所以,讓我們回頭想想。物戀之所以被認為有問題,是哪裡有問題?是想到這些人宣稱自己的愛是「真實的」所以有問題?是這些人優先選擇愛物體而非愛人,所以有問題?是這些人做為(性)少數,甚至是(性)少數中的(性)少數,卻不乖乖待在社會一角默不作聲,而選擇站出來對主流、大眾公開表達立場、要求尊重理解,所以有問題?還是我們誤會了,誤以為社會已更開放,但其實不然?

其實物戀者要的,不是認同與讚揚;物戀者站出來,不是要誇耀與宣揚;他們要的和世上每個人都一樣:「理解」與「尊重」。

性政治性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