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目次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庐隐文本中的女同性爱世界 第三章、 同性爱文本的含蓄政治 第四章、 对异性恋婚姻体制的批判 第五章、 庐隐的两性观 第六章、 结论 |
◆ 摘要 ◆ 五四新女性间的“同性爱”究竟呈现着何种风貌,反映了那些关于“性别”的时代议题, 前人对这方面的研究虽已有一些成果出现,但不是单篇论文、就是专着中的一小部分,尚未有更全面、更有系统的研究;其中许多评论皆未跳脱异性恋法统的思维,如认为同性爱 是畸型、变态的;或是认为同性爱是因为没有机会认识异性,才以同性为感情寄托的代替 品;或是因为女性不想走进男女不平等的婚姻,才以同性爱为逃避婚姻的手段。而且除了 过去论者而且除了过去论者曾讨论过的〈海滨故人〉、〈丽石的日记〉、〈或人的悲哀〉 、〈她〉以及〈东京小品〉以外,根据笔者的研究,庐隐涉及女同性爱的文本还有很多; 此外,在文学表现手法上,“含蓄美学”在庐隐女同性爱文本中的运作构成了饶具魅力的 艺术风格,所以笔者认为庐隐的女同性爱文本无论在题材上、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有进一 步讨论的空间与价值。 本论文中,笔者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研究女同性爱在庐隐文本、在五四的历史时空中是如 何再现,除了庐隐的自传性小说以外,亦参酌庐隐的其他文类:散文、新诗、剧本、时论 、书信、祭文、传记、译作、平民读物……等。本论文的研究范围以“庐隐文本”为主, 所谓“庐隐文本”不仅包括了庐隐生平所有的作品,也包括历来人们对庐隐的评述、回忆录……等。此外,亦参考五四时期的通俗刊物、时论、小说、散文……等文本中对女同性爱及其相关议题的评论或描述。 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叙述前人的研究概况、本论文的研究动机、范围及方 法;“第二章、庐隐文本中的女同性爱世界”试图呈现五四时期女同性爱的各种风貌;“ 第三章、同性爱文本的含蓄政治”探讨含蓄美学的力道如何在再现中运作;“第四章、对异性恋婚姻体制的批判”讨论庐隐对异性恋婚制的批评与意见;“第五章、庐隐的两性观 ”讨论庐隐“废除性别”的理论及“女性中心”的史观;“第六章、结论”对前文作了若干补充,并总结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