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料整理

國立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 資料蒐集整理留存

台灣也有基因改造兒?

【2001.05.06  民生報  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部分醫師已使用卵質轉移治療不孕,並有成功案例;但個案太少、事後未追縱,致無法證實受術婦女懷的是基因改造胚胎或一般胚胎

英國科學期刊「人類生殖」刊出全球第一批「基因改造人」已在美國誕生的消息後,引起全球生殖醫學界一陣騷動;事實上,國內也有婦產科醫師採用這種方法來解決婦女不孕問題,只不過個案數太少,且事後未追蹤,無法證實受術婦女懷的是基因改造胚胎或一般胚胎,才未引起廣泛注意罷了。

林口長庚大學醫技系兼任副教授賴英明表示,抽換卵細胞質的基因改造技術已發展四、五年之久,國內醫界對此知之甚詳,部分從事不孕治療的醫療院所也將此列為施術方法之一。問題是,成功受孕的胚胎,到底是來自於抽換卵細胞質的成果,或是這名婦女重複接受不孕治療後的必然結果,因評估不易,這些醫師寧可選擇沈默,以免受到外界質疑。

賴英明說,美國聖巴納巴斯生殖醫學與科學研究院生殖部門主任傑奎斯柯亨(Jacqes Cohen)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也是他在美國康乃爾大學共事過的同事。柯亨四年前將基因改造人從動物實驗提升到人體試驗階段時,即認定這些不孕婦女的卵細胞質出了問題,才導致不管怎麼接受人工生殖科技,都無法成功受孕。

為此,柯亨將不孕婦女的卵細胞質抽出15~20%,再注入正常婦女等量的卵細胞質,期能改善不孕體質。事實證明,他當初的想法是對的;然而,醫界一直無法理解的是:為何柯亨只抽換15~20%的卵細胞質,而非全部?後來大家才了解,柯亨原本也想將有問題的卵細胞質全部抽換掉,但因技術不足,才退而求其次的僅抽換其中一部分。

賴英明認為,如果部分婦女不孕的原因來自於卵細胞質的缺陷,全數抽換的效果將比部分抽換來得好。截至目前為止,美國紐約大學及布朗大學均有此技術,但都僅限於動物實驗階段,尚無成功的人體試驗個案。

賴英明表示,粒腺體是存在於卵細胞質內的物質,可製造ATP來供應染色體分裂所需能量,可說是卵子的電力工廠。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醫師鄭博仁指出,和細胞質有關的遺傳疾病包括短暫肌無力症、Laber氏視萎縮症、先天性強直性肌發育不全等。

Written by admin

12 12 月, 2013 at 10:57 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