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聲明稿:

評論:

新聞:

後續:

同志轟趴座談 力爭嗑藥合法化

記者梁欣怡/報導

農曆年前爆發的同志「轟趴」事件,警方率領大批媒體前往查緝,衛生署後來又公佈愛滋篩檢結果,引發同志團體抗議。一群來自大學校院的學生社團和同志團體即日起將巡迴各校展開轟趴座談,逼使政府正視校園裡已普遍存在的嗑藥、群交、轟趴等現象,爭取大麻、搖頭丸、K他命等軟性藥物的合法化,不要持續以汙名化來處理青少年性別、藥物文化的爭議。

同志諮詢熱線、性別人權協會等同志團體結合臺灣大學、臺北大學、中央大學、暨南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玄奘大學等學生社團,昨天聯合召開記者會,宣示已成立「轟趴巡迴工作小組」,即日起進入各大校院展開巡迴論壇,讓人權行動在校園和年輕族群中紮根。

學生社團表示,轟趴是私人聚會,然而警方在查緝過程中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放任媒體公開拍攝及曝露當事人身體,一味將同志、愛滋病人、藥癮君子汙名化、罪犯化,是對民主、平等、人權價值的一大打擊。

學生社團拿出歐美國家的資料指出,藥物文化已形成青少年次文化,在藥物管理上,合法管理更優於全面禁止,反毒政策只會讓藥物問題更嚴重。

他們認為,國內的反毒政策訴求的不是人民的身體自主權,而是藉著汙名化的過程激起社會大眾對使用違禁藥物者的反感,如此一來,公權力就能肆無忌憚地介入人民的身體管理,侵入人民的私人空間,結果使得藥物文化蒙上更神秘、晦暗的色彩,也讓藥物交易及使用的危險性難以控制。

學生社團主張,政府若能以更務實的態度來處理,合法化部分對身體影響較小的軟性藥物,再加以適當管理,將能指出一條改善現狀的新路;例如,美國醫藥學會反對將大麻列為非法藥品,美國國家藥物濫用學會亦研究發現,大麻的成癮性及對身體的影響甚至不如尼古丁、酒精和咖啡因。 
【2004/03/24 民生報】


大學社團:別把轟趴污名化

liberty times20040324

〔記者洪敏隆╱臺北報導〕部分大專院校社團針對農曆年前發生的同志轟趴事件,認為警方和衛生署的方式,已嚴重侵犯當事人的隱私及人權,並將從今天起舉辦「轟趴校園巡迴論壇」,呼籲政府及社會尊重多元性別的聲音,以正面開放態度面對嗑藥等「藥物文化」的情況。

  由臺大、中央、東吳、佛光、輔仁及暨南大學等大專院校的同志、學運、女性社團與同志諮詢熱線、性別人權協會組成的「轟趴校園巡迴工作小組」昨天召開記者會,對於今年一月中旬,警方破獲農安街同志群交轟趴,公然帶記者突擊現場,不僅侵犯人權及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同時也將轟趴、群交、嗑藥等普遍社會事實污名化。

  臺灣大學大學論壇社性解放組召集人派脆嗑表示,男同志群交轟趴是整個性開放社會運動的冰山一角,網路自拍、一夜情、網路援交等情況越來越普遍,臺灣公權力不應以保守意識形態來打壓性開放浪潮,應該突破假道德學,以積極正面態度面對社會需要。

  佛光大學爆力糰副社長陳文彥說,任何行為背後都有複雜的文化脈絡,毒品和酒一樣都對身體有害,但在校園可以普遍設立「品酒社」,甚至美名高尚文化,嗑藥卻是被污名化﹔他建議政府可借鏡荷蘭的藥物政策,以更有效及務實的藥物政策,讓藥物使用者能藉由檢測,得知自己使用的藥物成分及危險性,同時給予藥物製造及販售業者約束與限制。

  「轟趴校園巡迴工作小組」將從今天開始在大學校園巡迴座談,首場時間是晚間六時卅分在東吳大學校區,讓大學生世代有機會思考、檢討警方對人權的漠視,並希望整個社會能以坦然開放態度,面對性開放及軟性藥物的普遍化。


多元討論 請先學習傾聽

蔡伊婷/北縣新店(大學生)

我們的社會偏好紙上談兵,常將「尊重多元」、「民主素養」淪為口號。社會對青年人往往抱持著「什麼都不懂」、「只想作亂」的態度,不相信我們有思考與討論的能力,總以大人教訓小孩的態度來面對。在「轟趴事件校園巡迴論壇」記者會中,媒體的操作與官員的發言重傷了青年人關注社會議題的熱情。 

身為「轟趴事件巡迴工作小組」的一員,我很痛心看到媒體與官員忽視我們最主要的訴求:「正視性多元與藥物文化」,恣意將我們定位為要求軟性藥物合法化的學生團體。一一七同志轟趴事件所涉及的議題何其廣泛?警方在搜索過程中的粗暴與侵犯人權、媒體嗜血的報導用語及圖片、同志族群承受的社會污名、愛滋感染者的人權與防制議題、軟性藥物的使用及其文化脈絡、大眾對於保險套與安全性行為的態度、愛滋防治教育的成效等。更深層、也可說是更邊緣的議題包括:群交與道德的關係、軟性藥物究竟該如何面對。而此活動的宗旨就是要將議題帶到大學校園中討論,絕非只有嗑藥要不要開放。 

多元的角度、廣泛的討論究竟有什麼錯誤?要找到問題的答案不就是集思廣益?現代社會不就是能包容不同的觀點?當社會現實已經轉變之時,因應的方式若不調整與改變,問題只會越來越多而不可能消失。如果不願意正視與討論,不願意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種種社會現象,適度開放、合理的管制,我們究竟要如何成為一個多元的社會? 

我們是一群學生,我們關心社會的事件與議題。衷心希望相關人員能夠與我們一同對話,而不是先入為主的否定我們。 
2004.03.26 中國時報 


教部:加強校園反毒宣導

liberty times20040324

〔記者申慧媛╱臺北報導〕針對臺大、東吳、輔大等多所大學生社團提出要舉辦「轟趴事件校園巡迴論壇」,呼籲政府以開放態度正視大麻、搖頭丸等藥物文化;教育部主任秘書吳聰能昨天表示,校園確實有學生嗑藥問題存在,教育部會正視問題,不會接受或容許嗑藥行為,將加強擴大校園反毒宣導,盡力導正學生嗑藥的偏差行為。

  臺灣大學學務長溫振源表示,目前臺大並沒有任何學生社團提出要辦「轟趴事件校園巡迴論壇」活動的申請,不過他認為,學生若是針對年輕學子嗑藥問題進行學術性的討論,校方不會有意見,但若是要求臺灣社會開放或因為有現實問題存在就接受或開放大麻、K他命、搖頭丸等合法化,學校及社會是「絕對不能同意的」。

  吳聰能進一步指出,大麻、搖頭丸等藥物都是法定管制藥品,吸食這些違禁藥物已涉及違法行為,不能輕易以「已經很多人在嗑藥」為由,而要求政府開放違法行為,教育部無法接受這種訴求,但會積極面對問題。

  教育部訓委會常務委員何進財也強調,大麻、搖頭丸、K他命等違禁藥品的法令,全國民眾一體適用,不是隻有針對大學生而已,要如何面對問題並有效管控,絕不是輕易任其開放或合法化,而需社會各階層合作共同面對因應,教育部將發函各大學學務處,擴大大學校園反毒宣導工作。


學子追求理想 勿當毒蟲
心寒/彰化員林(家長)

報載二十幾個大學社團要求大麻、搖頭丸、K他命等軟性藥物合法化,當我看到這個報導,整個人癱軟無力,心裡的衝擊絕非這次總統大選所帶來的後果所能相比的。 

我想問一句「這是什麼社會?」竟然教養出如此的國民,身為父母的大眾,這是你含辛茹苦所培育出來的子弟所講出來的話,向社會國家所爭取的「權益」,你心寒嗎?你覺得你還需要辛辛苦苦的賺錢供養他們讀書、生活嗎? 

「毒蟲」是社會治安的亂源,社會新聞裡常報導著某人因吸食毒品,陷入困境,搶啊!偷啊!甚至殺了父母,只為了要錢嗑藥。孩子長大了,父母的辛勞才得以稍歇,卻又得忍受孩子不成材成為社會敗類的負擔,相信這種心痛不是體力勞頓所能相比擬的。 

孩子們,覺醒吧!沒有人有義務要養你一輩子,父母養育之恩不敢奢望你們回報,至少幫自己一個忙,做個有用的人,不要讓大家唾棄你,不要壞了「大學生」的名譽,畢竟多數的大學生還是勤奮向學,努力的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大學裡不是都有組織「自治會」嗎?能不能拜託各院校的學生自治團體能發起校園自清活動,將「毒蟲」趕出校園,保住大學生的清譽。 

各位政治人物們,當你們忙於選舉的時候,請回頭關心一下我們日漸沉淪的下一代,什麼樣的教改都不及品德教育的重要,以身作則,清靜社會風氣才是當務之急啊。 
2004.03.26 中國時報 


國際邊緣 頭條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