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實驗發現 天生瘦子基因
【2001.06.05 中國時報 葉道弘】
目前,醫學科學家已發現燃燒脂肪的酵素,藉此針對人體發展出抑制的藥物,使經常窩在沙發上而懶於運動的人,在大吃大喝下不必運動,而又不會發胖,此該歸功於醫學研究人員對身體燃燒脂肪方式獲致的突破性發現。
休士頓貝勒醫學院的科學家說,他們修改老鼠基因,使牠們缺少一種涉及脂肪新陳代謝的重要酵素,實驗證實,這些老鼠的食量比正常的老鼠多百分之四十,但體重卻仍輕百分之十至十五,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發展可能導致針對人體這種酵素發展出抑制的藥物,讓人們不必少吃或多運動,就能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
目前,美國至少有七千萬名胖子,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成年人,而兒童占五分之一,並且造成每年有三十萬人因而早逝。專家認為這種情形是生活方式不健康造成的,例如甜食吃太多、以及運動量過少等因素。主持這項研究的貝勒醫學院,生化和分子生物學系主任,瓦基爾博士採研究報告發表於「科學期刊」,研究結果顯示,主要存在骨骼和心臟肌肉中的一種酵素「Acc」乙基輔羧化 二型)與有關的「ACC 2」酵素會參與製造脂瘦素(leptin)而後者對體內形成脂肪酸和燃料脂肪很重要。
醫學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工程的技術,培養出缺乏這兩種酵素之一的老鼠,缺乏ACCI酵素的老鼠,都胎死腹中,可是缺乏ACC2酵素的老鼠卻繁衍不息,而且食量較大,可是體重仍較輕,而體內累積的脂肪,也少於正常的老鼠,事實上這些老鼠體內脂肪含量,比正常老鼠少一半,因為牠們一直持續不斷的在燃燒脂肪酸。
瓦基爾博士說這些基因改變的老鼠,血液中的脂瘦素含量較少,脂瘦素主要是由脂肪細胞製造,並向腦部發出營養信息,對調節身體吸收營養和體重,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作者葉道弘為美國洛杉磯S.R.L顧問醫師)
Copyright 2001 China Time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