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料整理

國立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 資料蒐集整理留存

倒立過來看「自拍」

【2004.06.12 中國時報 黃哲斌】

狀似安靜的周末,勞退金新制在放暑假的氣氛中定案,朝野「牛鬼蛇神」搶著表功,工人、資方則各有疑慮,這項法案究竟是勞動者的勝利?還是「偽進步」?還別急著一拍兩定。就像另一項社會議題:「自拍」究竟是無聊墮落的網路文化?還是創意顛覆的新文類?

13所大專院校的同志社團,在「同志甦醒日」裡,以「自拍」為抗爭議題,怒斥治安機關模糊「自拍」的定義,把「自拍」行為妖魔化,更把男性露點自拍的照片,張貼在台大校園的男廁裡,突顯所謂妨害風化罪名的荒謬性。

其實,他們的主張不算新潮。1840年,攝影家達蓋爾、貝亞德競相研發攝影技術,法國政府卻只予前者經費資助,貝亞德為表抗議,拍了一幅名為「自拍像,一個溺水的人」的半裸黑白照,這不但是史上第一張男性自拍裸體照,也是攝影史上第一張蘊具政治訴求的作品(詳見章光和的「複製真實」)。

此後,「公開裸露」就隱含一種政治與社會的抗爭意涵。在數位科技與後現代社會的交會撞擊下,「自拍」讓攝影的功能轉向,除去傳統「記敘」、「描繪」的功能,「相簿」從家庭、社團的影像事件簿,轉為「個人展示、創作的平台」,遊戲、表演、流連想像、造訪邂逅,他們熱切地獻出自己,墾拓出線上社會的新文類。

無論是「情色/非情色」自拍,這種因為攝影的便利化,引申而來的「大量自我複製」,嚴重挑戰社會的既有道德秩序。日本文學大家谷崎潤一郎,就曾批評「拍立得相機是美國墮落文化的代表」,國道自拍、貓咪網拍自拍、小學生自拍、母子裸體自拍,社會新聞一次又一次召喚、擾動家長及治安機關對「自拍」的犯罪想像。

當「自拍」與同志議題、與性政治議題結盟,道德人士的惡夢才剛開始。從「反文化」的觀點來看,爵士樂的身世,部分源自於美國南方的情色工作者;搖滾初起時,也曾被視為叛逆與墮落的表徵,行走在網路世紀的圖像洞窟裡,「自拍」無疑是極具侵略性、也充滿想像空間的社會議題。

Written by admin

26 12 月, 2013 at 10:55 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