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的原民 不可承受的重 現代/漢人思維 加上性別錯亂汙名 雙重傷害原民
【2003.04.20 聯合報 林文玲/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所助理教授(花縣壽豐)
王蘋/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台北市) 】
日前媒體報導台東縣某國中十三位男同學出現戴耳環、留長髮等女性化行為,精神科醫師追蹤治療後發現,這些學生並非趕時髦,而是因「隔代教養引起的性別錯亂」,而且說目前這種情況在原住民部落日益嚴重,精神科醫師相當憂心。
有點文化視野的人就知道,性別體系從來就不侷限於男女二元分野的規範。美國知名跨性別作家和跨性別運動發起人費雷思曾以「跨性別戰士」一書,追溯不同時間與文化歷史脈絡下的「跨性別」身體與生命軌跡,這些寶貴的資料和眼界,都凸顯了不同文化在性別體系上的重大差異和開闊態度。
然而日前這個報導中,異文化的複雜性別體系,卻被毫無歷史與社會差異感知的「現代」「漢人」兩性思維所支解。更可怕的是,這樣的思考邏輯還再度強化了現代國家中原住民族群所背負的汙名,所謂經濟條件差的「偏差」家庭。
三年前,在學校廁所中離奇斃命的葉永誌,還沒來得及為自己的性別命名與發聲,就已經被僵化的性別思惟判定不能生存。難道今天我們還要繼續以「性別錯亂」來增加其他跨性別學生的生命負荷,剝奪她/他們在原住民與漢人社會中尋找不一樣性別定位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