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料整理

國立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 資料蒐集整理留存

媒體八卦 假道德之名、行偷窺之實

【2002.05.23  ETtoday  記者黃春菁/特稿

「陳俊生變裝事件」成為近日各大媒體熱烈炒作的話題,斗大的新聞標題,直指陳俊生扮女裝、疑似偷竊、偽造文書、警察吃案等,更有媒體直接將此變裝行為與「性偏差行為」直接畫上等號。由此觀之,所有媒體、警政單位、立委看待此事的焦點,皆擺在其變裝動機是否意圖不軌?有無「特殊性傾向」?卻從沒想過,他也有選擇衣著風格的「性別越界」權利。

「雌雄莫辨」已是當前時尚流行的最佳前衛風潮,由青少年穿衣模式可發現多元化的衣著風潮紛紛出籠,且越來越多「跨性別」文化的裝扮走上街頭,路人再也無法從外觀來辨認跨性別族群的「生理性別」。更何況今日的醫術發達,連生理性別也可經由「變性手術」改變,因此「性別」真的可「分別」嗎?此部分有非常大的討論空間。

長期研究性別角色及議題的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教授何春蕤表示,其實從60年代的時尚風潮變革中,時尚已成功將女裝由傳統的蕾絲、裙裝、束腹,變革成今日的合身長褲套裝;女性的服裝革命,造就今日「中性特質」個性穿著。反觀陳俊生事件可看出,整個社會視男性的「跨性別」裝扮為畏途,認為此種易容改裝背後的動機,就是試圖混進女人世界、圖謀不軌,卻忽略了他也有選擇穿衣風格的基本權利。

另外,何春蕤提到,警察也因其男扮女裝的行為,認為她「行跡可疑」,就逕自上前盤查,並強留身分資料,這同時也侵害到他的基本人權,以及身為藝人不願曝光的隱私權。

因陳俊生變裝事件,再度於台灣媒體引起軒然大波,甚至立委也紛紛質疑警察是否因其藝人身分而有吃案情事,但於盤查後發現並無偷竊行為,且對於偽造文書部分,也因陳俊生所填寫的資料僅供參考作用,並無法律效力。媒體、警署、立委除了對當事人再次造成二度傷害外,更明確顯露其性別歧視的「鴨霸思想」。

以日本藝能界時下流行的視覺系藝人團體為例,個個臉上的濃妝、衣著打扮,皆可說是跨性別文化族群的最佳典範,且此時尚風潮也成為日本時下年輕人的流行新指標。

反觀台灣,值得思考的是,無論陳俊生變裝的動機為何,他皆有身為「人」的自主權及自由選擇權。且在當前社會趨勢、潮流皆傾向以多元化為指導原則,在「性別」此一範疇下,不再只是異性戀獨大,而是多重性別文化的交流,如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變性人等多種不同的性別角色。

可嘆的是,台灣媒體對此卻反開倒車、負面報導不斷;對「扮裝」此舉污名化;甚至逼迫陳俊生一定要「說清楚、講明白」,對大眾「澄清」自己的「性傾向」,更是一種假道德之名、行偷窺之實的嗜血八卦心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台灣立報 http://lihpao.shu.edu.tw/

Written by admin

9 1 月, 2014 at 3:42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