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路和一夜情相遇的時候(上)
【2000.7.27 ETtoday 文/蝴蝶seba】
看多了報章雜誌上有關「網路一夜情」的負面報導之後,網路除了商機無限外,又增添了幾許「罪惡淵藪」的氣息。
「網路」等於「色情集散地」,「網友」等於「色魔」或「詐欺犯」,只要上了網路,就會被誘進「一夜情敗德的深淵」。
事實真是如此嗎?
一夜情未必只發生在網路之上。
「One night stand」,中文翻譯成「一夜情」,筆者卻偏好另一個直譯法「一夜的演出」。這種在國外的單身酒吧天天上演的戲碼,已經不足為奇了。
一面喝著酒,一面打量著身邊的男女,這時候需要用眼神,用談吐,用可人的外表,設法吸引到一樣寂寞的異性,歡愉的渡過一個激情的夜晚。
需要打疊起十二萬分精神,才能吸引異性,這種專注,只能用舞台的演出來比擬。
這種風潮漂蕩到島國的台灣,曾經以交友中心為主要的舞台。
「六年前,我開始在交友中心跟女生聊天的時候,」長相相當清秀的J君,曾經是交友中心的常客,「那時還沒有網路,有時電話聊聊,會約出去見面。」
成功率如何呢?
他眨眨眼睛,「所以說,外表和談吐,是決定成功率的重點。」
後來PUB興起,漸漸的,許多美式PUB也將這種單身酒吧的格式帶進來,許多盛傳為人肉市場的PUB,許多外國人也會直言不諱的詢問。
至於Dancing PUB,那就更多了。
「在PUB把妹妹,要記得膽大心細眼光準。」曾經是玩家的D君說,「不要以為辣妹就很容易,反而是那種看起來規規矩矩,眼光卻不畏人的妹妹比較容易成功。」展現揉合了孩子氣和一點點邪惡的笑容,「當然,你自己也要長得可以看才行。」
一夜情的地下流行,已經行之有年了。何以網路上的一夜情,卻受到這樣特別的對待?
網路導致「一夜情普及化、年輕化」的憂慮。
過去,一夜情受制於勇氣,評量的標準以外表為準,能夠優游其中的人被設定成極小的一個族群,畢竟外表受限於天生自然。第一關不能接受(或被接受),就會被拒於這個「一夜情」的族群之外。
然而網路興起了,網路的匿名性,大大的方便了一夜情的追求與被追求。
面對螢幕,能夠分辨每個ID或暱稱的部份,只剩下文字的運用。而電腦的普及,也讓新生代將打字化成反射動作的一部份。
「隨便什麼阿貓阿狗都在搞一夜情,」不願具名的網友發著牢騷,「有時出去,發現連體重上百公斤的女人都在搞一夜情,偏偏她還戰功彪炳,這才讓人害怕。」
一夜情變得人人唾手可得。只要new一個新的ID,隨便在BBS或ICQ上找到人聊天,甚至孵在聊天室,都有機會都有可能找到一夜情。
這就無怪於筆者在網路漫遊時,時時可以接到這樣的訊息或信件。
「sex?」
「妳幾歲?我178/76/32 21cm長 住在台北 有車 帥」
這樣的訊息氾濫,導致許多父母的恐慌。
這或許是去年中山美麗之島的板主大會上,身為教授的板主,慷慨激昂的緣故。他在會上痛陳網路對於子女的不良影響,「我的女兒才十四歲!在BBS上看文章,居然有人會問她要不要一夜情!對青少年的身心影響不良到這種地步!」
他的恐懼和憤怒引起家長們的共鳴。網路可不是罪惡的淵藪?怎樣的壞人都可以隱匿在不知名的ID底下,隨意的呼叫,或污染他們的孩子。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