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發展對女性的可能助益[1]
【甯應斌(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我1980年代初期在美國上網路時只有BBS站,那時很多的BBS站是設在私人家裡,而且也沒有WWW這個東西,當時上網的人是很難想像目前這個狀態的,更別提當時沒上網的一般大眾對網路將改變他們的未來世界是毫不知悉的。社會變遷的速度愈來愈快,今天我們在談論網路的發展時,更需要能大膽地想像未來;現在我們已經至少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家家戶戶24小時都可輕鬆上網,日常生活(包括消費、家電、工作…)與公共生活(包括教育、資訊、政治…)都依靠著網路,華文網路世界(特別是大陸)已經可以和發達的英文世界分庭抗禮,等等。面對這樣一種社會與科技的發展,很難祇談到兩性平等而已,可能還需要談到很多相關聯的現象。不過,今天我只想講一個主題,那就是網際網路的發展對女性可能帶來的幫助與利益。針對這個主題,我想提出以下幾點:
(1) 工作機會方面。網際網路為女性提供了彈性工時的工作機會和資源。但是這表示女性從事彈性工時的人較多嗎?現在的統計數字是這樣沒錯,但未來這樣的趨勢會改變嗎?我不敢講。另外,有人可能會對「網路有助於女人的彈性工時就業」提出質疑。一種質疑是說,彈性工時會是更嚴重的剝削,因為在工時日漸減少的趨勢下,女性以彈性工時方式就業,將更成為勞動市場中的弱勢與死角。我認為這雖然是一種可能性,但是也還有其他變數,需要更細緻的分析檢視。另外一個質疑是:男性也會在彈性工時中得到益處,這當然是正確的。這個質疑因而進一步說:由此可見網際網路不會獨利於女性,只要對女性有利的(不論是否在工作機會或其他方面的資源或機會提供),男性都可以同樣蒙利。由於男性原本就比較有機會和資源,即使女性在彈性工時上會得到新的機會和資源,但如果我們不限制男性享受同樣的機會和資源,而只是平等對待兩方,那麼在「優勢積累」的情形下,男性佔優勢的地位仍然沒有改變。對於這個質疑,我的想法是:以目前的性別角色分工和就業情形來看,女性比男性更傾向選擇彈性工時,故而網際網路雖然為兩性帶來了同樣的機會,但是男性未必會去利用這種工作機會;再說,到底什麼樣的男性會選擇彈性工時,這也需要進一步了解,因此所謂的「優勢積累」是否必然會持續強化也很難說。事實上,網路所可能對女性產生的助益都可能會碰到「對男人也有利」的質疑。不過,我仍然認為網路提供了一些管道與機會資源,是女性比較難在其他方面取得的(例如,色情資訊是女性比較難在網路以外的世界取得的),而且由於網路的開放性和特殊性,它也有可能在以下其他幾方面造成對兩性關係改變的衝擊與機會。當然,女性不一定在網路的發展中必然得到優勢,男性仍可能保持優勢地位,但是就連這個優劣競逐的局勢和過程都是需要不斷的論述與詮釋的。
(2) 知識資訊的獲取。一般來講,現在網際網路的運用是有比較階級化的現象,即低階級的人比較難接近網路,但這種現象有可能在以後會改變,因為網路會越來越普遍,越來越融入生活,成為必需品,下層階級也會進入網路(雖然下層在進入網路時是不由自主的接受現有秩序,但是日後也可能創造出有利於自身的網路生態,顛覆上層所制定的秩序,從而使掌權者覺得「天下大亂」而推動嚴格的網路執法並大幅度限制網路自由,這一點已經可以從青少女以網路為援助交際媒介看到端倪)。另一點是語言上的限制,現在網際網路的知識獲取大都是透過英文,有很多非英語系文化的資訊因為語言上的不熟悉而難以接近,這個情況在短時間很難改變,但在未來也有可能會產生改變,如:中國大陸如果進行現代化,在網際網路上有大規模的發展,那對台灣就會有很大的衝擊與改變。一般來說,知識資訊越公開普遍,就越會為社會弱勢提供新管道與新資源,這當然也會影響到女性。
(3) 女性對自己身份的認同。網際網路產生的不再是傳統上被限制在家庭中的女性主體,女性也不再只是太太或媽媽的角色,透過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女性可以安全自在的和遠處的人或資訊發生關係,而且這些不同的網際網路上的活動也不斷地在呼召新女性主體出現。這種新主體從不是被動的: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網路上那些知識和活動是被動地被攝取與吸收,事實上不是如此。很多時候設計一個網站或提供資訊時,它也在呼召、建構主體,而這個現象會隨著商業化的機制更加明顯,這些不斷的建構過程也會對世界觀造成很大的改變,而且改變的幅度遠遠超過商業消費的原始目的:網路商業不只是在建構一個消費主體而已,往往也會無意地建構出在意料之外的新主體或新資源。
(4) 人際關係的改變。從最基本的交友、求偶活動來看,以前的人認識的人都在自己原來的人際網絡裡進行,在地理位置上不會超過幾十里方圓,但在網際網路的幫助下,目前已打破了這個界線而為女性開發出很多的可能性。
(5) 情慾資訊與女性主體。女人在性的社會化過程中,是較被封鎖的一群,而網際網路提供了女人接觸性的機會。例如,要是沒有那些檢查或封鎖,那麼青少女很早便可以有機會接觸網際網路中的情慾材料,這對於少女的性或情欲,以及網路色情和性商業的發展都會有正面影響(特別是如果有性解放運動的政治論述介入公共論壇,來提供有利於女人性主體能動的詮釋,使女人在性活動中得到力量與驕傲,也因而影響網路色情商業的生態與內涵)。此外,傳統社會文化只為女性情慾提供異性戀好女人的基本型態和調教,但是在網路中,女性可以接觸許多不同的情慾議題和可能,這對她們在實際人生中從事情慾的開發或互動時會有很大的助益。
(6) 網際網路中存在很多新的性/別主體,提供很多新的性/別文化資源,而這些跨性別的資源可以超越「兩性」框架帶來的限制。人們在改變兩性關係時若能有跨性的願景,吸取更多異類的資源,那才能達到真正的平等。
剛才有人提出:從網頁設計的顏色到網路上的互動,網路都複製了許多傳統的性別觀念。在此,讓我也稍微回應一下這樣的意見。首先,傳統的性別觀念當然會多多少少複製在網際網路上,因為複製現有性別觀念的機制本來就是很普遍的。其實不必談網頁設計的顏色,就連我們大家的名字、平時的衣著裝扮、言語行為等都在複製傳統性別的觀念;但是當我們談網路這個新的、正在發展中的媒體與實踐(不同於那些像「命名」之類文化傳統這種已經相當老的實踐)時,若只是要指出它複製傳統性別的那一面,在我看來意義不大,那還不如花同樣的時間資源去談、去詮釋、去創造網路上新的可能,去擴大網路上不同於傳統的部份──哪怕這個部份現在和傳統性別觀的差異只是曖昧的、微弱的差異。
還有聽眾提到,有些網站的人氣很旺,但是有些網站人就比較少。我認為如果這是在自然的競爭下形成的,就無可厚非。但是今天有些網站的形成有著先天的優勢,而這個優勢有部分是靠壟斷的力量,現在有幾個大學的大站即是如此。還有人提到上站人數比較少的女性主義房間站,我想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很多的活動資訊與意見交流,不過它和那些大學的大站很明顯不一樣的地方是缺乏明顯可見的「情慾交流」,也就是沒有線上交談的功能,為何如此?我想留待以後分析。
還有人提到,「網路上的某些人對女性主義很有興趣,另些人則避之唯恐不及,這會不會造成網路的分眾現象,以致於大家的隔離感越來越嚴重?」我想分眾的隔離倒是無所謂,因為這些只是分眾的、暫時的、變化中的、相對的隔離與對立,只要容許更多元狀態的網站自由建立,就不會有絕對的、人為的隔離,因為這些新的多元不同聲音可以緩衝舊的二元對立,而衍生出新的差異或新的對立,因此就沒有固著的、僵化的、絕對的二元對立與隔離。網路的根本精神就是多元化的流動;但是國家的檢查與封鎖會阻礙這種流動而製造出人為的隔離,這才是妨害真正公民文化形成的元兇。當然,如果整個社會(亦即,大眾全民的、而非分眾的)在某個議題上是尖銳的壁壘分明的二元對立隔離,那可能是一個問題,但這種情況的產生通常會是因為有政治力量的介入(例如族群問題或愛國主義問題)。至於在性∕別議題的方面,在色情此一議題上的對立與隔離,雖然可能有從分眾演變到全民的危機,可是只要國家保持中立,不去封鎖檢查打壓色情網站,那麼還是有公民的對話空間。但是問題是,當國家施政不力,而要藉著製造道德恐慌來鞏固政權、強化公權力正當性的時候,政治力的干預將介入網路色情,因而同時激化壓迫和反彈,那當然就會人為的製造全民尖銳的對立與隔離了。
[1] 此文乃筆者在「網際網路與兩性平等教育座談會」(2000年3月15日,世新大學性別與傳播研究中心主辦)之發言記錄。在此感謝謄稿的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