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黑森林 誰懂真諦?
【2002.08.14 中國時報 陳俊欽/台北市(精神科醫師)】
色情童話的風波,自有輿論來評價。但這風波本身,卻呈現了相當弔詭的意義。
首先,是各大媒體都用相當的空間來報導此事,顯見這事件本身的新聞性。其次是,書籍會誘使議員直接以記者會的方式來呈現,而非向主管機關抗議,顯然對於議員而言,本事具有相當的荒謬性,也具有一定的炒作價值。
再來是,這些童話是被擺在各大書局的童書部分。該書能夠銷售多時,顯然有一定的銷售量。最後,也是最令人費解的:該書已經上市三年,何以至今才發現?
這些特質匯聚在一起,勾勒出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圖像。具有新聞性、具有爭議性、具有社會能見度、具有一定影響力,卻能在三年時間之久、數百萬人次的瀏覽下,依然不被發覺。
究竟是什麼,讓大家「瞎了眼」、視若無睹的?
我想,是童話這個字眼吧!童話的字眼,讓書局忽略了它的內容,錯擺在童書部分;童話鮮麗的外觀,讓民眾忽略了它的存在;童話的超現實性,讓偶然發現的家長困惑在心,卻不知跳出來大聲疾呼。
這不就是我們在看待兒童的看法嗎?他們是具有一定超現實性、是不可理解的-甚至是無需理解的!我們用刻板印象來「理解」這些令人費解的小生命,卻不願意去詢問他們的感受。
如今,議員們的反應,也很標準-兒童,不就是該被保護的嗎?但是,有誰好奇地去問過:有沒有兒童真的去看過這些書?他們又是怎麼理解書中內容的?
兒童通往了未知的心靈世界,青少年承擔了未知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矛盾,倘若大人們這麼容易因為「兒童讀物」這個外衣而合理化自己的困惑,那也無怪乎現在小孩與青少年的行為越來越令人費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