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料整理

國立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 資料蒐集整理留存

誰殺了白娘娘

【 93.06.23 中國時報   葉劍英(作者為南港高中教師)】

昨天是端午節,除了粽子、賽龍舟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外,也許不會忘了有一齣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劇《白蛇傳》。值得思考的是劇中人物「法海和尚」,他以一個封建禮教的衛道者身份,硬生生拆散許仙與白素貞(白娘娘)的一段真摯而單純的戀情。相信這最後以悲劇收場的人蛇戀,不難在你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一齣民間故事的結束,卻留下無限的想像與遺憾在人間。

現今號稱多元化的社會角落裡,不知存在多少如同許仙與白素貞般「不被祝福」的戀情,暗地裡啜泣、苟且偷生。因為我們的社會無處不存在著,自命為法海和尚的禮教維護者,正欲用最厲害的法力,使所有同性戀、師生戀與老少戀者被冠上「畸戀」之名,下場正如同白娘娘,被壓制於雷峰塔下永世不得超生。於是社會上看到一對對所謂的「畸戀」之人,輕者情緒崩潰、重者以死為諫。

中國人似乎有一個傳統:欲有所動,就拿道德(尤其是男女間的道德)先做文章。於是就有這樣一種人,他們的最大樂趣和才華,就是拿自己也未必了然的道理去讓別人不快樂。所謂「畸戀」的發生,不也是如此?對於同性戀、師生戀與老少戀,總認為與社會風俗格格不入,必欲毀之而後快。於是每有此類戀情所引發的情殺事件,不論是非對錯即加以撻伐,而「畸戀」就是賦予這些人最沉重枷鎖,無辜的戀人只能承受排山倒海而來的道德譴責。

若能以譴責導正「不成熟」的兩性關係也罷。然而,在人的生理規律不可能被人為滅殺的情況下,這種道德制裁的後果常常有兩種:他們被迫轉移到心靈的角落,務使不再「污染」社會;或在極為有限的社交圈裡搞地下活動,並且在這種缺乏安全感的「無間道」體驗中,慢慢滋養出一種「愛」的罪惡感來,人性自此受到損害和扭曲,無法解脫。如遇有不如意,即以死明志,於是社會不斷重復上演著悲劇的《白蛇傳》。反觀對待所謂「正常」人的兩性關係發展,台商「包二奶」,被視為是在外地工作辛勞的慰勞;性愛中搞「多P」,被視為是滿足不同人的性需求。我們竟是如此寬容的看待這些行為,從未曾認真的去追究這些「正常」人的兩性關係,對家庭、婚姻制度的戕害,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當社會仍舊以「畸戀」形容同性戀、師生戀 與老少戀;當社會仍舊以包二奶、多P視為正常的兩性需求時,不但對所謂「畸戀」的人是一種傷害,對所謂「正常」需求的兩性關係貪婪者而言,更是一種縱容。不論是異性戀或同性戀的「情殺」,反映的都是情感教育的失敗,應該反省的是,為什麼會發生情殺的案子?是不是社會沒有教育讓人們學習祝福、學習調適?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可以讓問題敞開?而不是繼續以道德壓力來掩飾問題,任由「傷口」,在緘默中潰爛。

「畸戀」的歧視觀,明顯與後現代多元文化所主張的寬容、接納、不排斥與不壓制的精神背道而馳。如果不能被賦予更寬容的心去面對問題,這社會壓力將造成更多不論是自殺或他殺的悲劇故事。就如同《白蛇傳》的人間版,在社會的舞台以連續劇方式不斷上演。只不過我們都成為了壓迫「不成熟」情感文化下的法海和尚、都成為了「不成熟」情感文化下所發生自殺或他殺的主要幫兇。誰殺了白娘娘?不證自得。

Written by admin

17 2 月, 2014 at 9:52 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