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料整理

國立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 資料蒐集整理留存

藥解放──安眠藥

以下這篇是替安眠藥平反的文章。

其實很多禁藥或所謂的毒品,都和安眠藥一樣,

適當使用都不會有害處。

反而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身心的一些問題。

打破安眠藥五大迷思

【2000.06.24  中國時報  文/江漢光(三軍總醫院精神科主任)】

失眠是一個煩擾又令人挫折的經驗,長期的失眠更是一種揮之不去的夢魘。沒有人會找麻煩故意讓自己睡不著,所以失眠症的發生,姑不論其原因如何,都包含有大腦睡眠、生理結構和功能之波動性障礙,因此雖然改善睡眠衛生、遵從認知行為原則、和師法坊間流傳的助眠之道,失眠這項「症狀」不見得會隨之起舞而消失。也正因為如此,失眠症在大多數的時候,只要拖到二到六週以上,鮮少有不需要服藥治療的,當然,這也是失眠者最不樂於見到的結果,因為沒有人願意靠藥來睡覺,何況又是惡名昭彰的安眠鎮靜藥。

而隨著此類藥物研發上的進展,幾乎對於各種不同診斷類型的失眠症都有不錯的療效或改善能力,反而是絕大多數的人仍然停留在對這些藥物從古早以來就根深蒂固的嚴重偏差的知識觀念之中,就像是對所有的精神科用藥都普遍存在著的排斥厭惡心理一般,而妨礙了藥物治療的黃金原則與最好時機。其結果往往是因為害怕藥物的副作用,明明應該放心服用卻不敢吃,使得失眠本身的代價,和因之而影響的身心健康遠遠超過藥物即使可能存在的不良作用,最後淪為「雙輸」的局面,實甚為可惜。

這些對安眠鎮靜類藥物錯誤的印象和概念主要是下列五種:

1.「靠藥」來睡覺總是不好的--實際上完全沒有靠不靠藥的問題,只有適不適合用藥的問題。目前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之可靠,以及副作用之低和其可預期性均毋庸置疑。

2. 安眠藥吃多了有習慣性會上癮,將來不吃就睡不著了--實際上沒有人會故意多吃來讓自己成癮,而所謂易成癮者泰半原本即有精神病理性之體質傾向,才會因症狀之苦延續服用而依賴之,但在醫療的協助下,幾乎所有的成癮者都能逐漸走回正確合理的用藥方式。一般人是不會,幾乎也沒有機會讓自己上癮的。

3. 安眠藥有耐藥性,需要量會愈來愈多才能睡覺-實際上的情形是若在醫療和專科醫師的指示下,短期服用之從無耐藥性的問題發生,即使需中長期服用者,不但亦少有耐藥性產生,反而會因睡眠結構之穩定化而可望逐漸減量之。

4. 鎮靜劑還可以吃,但安眠藥則少吃為妙-其實這兩類藥物在藥理學性質和藥物之化學結構上殊無明顯之差別,它們甚至和所謂的抗焦慮性藥物亦類同,均為近二、三十年來已全面普遍使用的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s,BZDs ),和近二、三年來最新問世的非苯二氮平( non-BZD)-如zolpidem(商品名Stilnox)和 zopiclone(商品名Imovane)類藥物。重點不在區分鎮靜或安眠性質,更不在評比孰重孰輕,或輕的藥吃了比較沒關係,重的藥不好會過量,而在於依據病情診斷和實際需要適當的用藥。

5. 鎮靜安眠藥吃多了會得老年癡呆症,頭腦空空的--雖然癡呆症或失智現象的成因複雜,亦涉及諸多藥物或重金屬的誤用與長期使用,但卻從沒有表示符合醫療適應症下的此類藥物會增加其機率。倒是有相當高比例的退化性神經疾病和慢性精神疾患者常因睡眠之障礙需長期服用此類藥物,臨床上易將其等病程本身之進行化與心智機能之退化,或波動性之意識混淆歸咎於所服之藥物而需鑑別診斷排除之。

有那麼多的誤解和負面概念,難怪幾乎天底下的人沒有一個對安眠鎮靜藥物會有好感而放心服用的,就算不得已要吃也心不甘情不願,或甚而帶有絲絲的羞恥與罪惡感,深怕別人知道自己必須吃藥才能睡覺,像犯了錯一般,也覺得對不起自己「應該」是那麼「自然發生」的睡眠,對不起自己的頭腦也傷了自己的身體般。

很顯然的,以今天睡眠醫學的進步,和對中樞神經睡眠機制的了解,可知這類藥物常常不但不是洪水猛獸,而且其藥理機制明確,安全性高,又是全球使用量最高的前五大類藥物(其餘四類為抗生素、腸胃用藥、心臟血管用藥和維他命製劑)之一,如果真的有那麼嚴重的上述形象和問題,還活得下來繼續被使用嗎?實際上,只要在醫師處方原則下的服用都應該是合理而安全無虞的。

Written by admin

19 5 月, 2014 at 3:02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