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料整理

國立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 資料蒐集整理留存

《趨勢》後人類吃藥 就怕不夠多

【2004.04.08 聯合報  記者馮克芸 】

在一般人想像中,以科技變種的人類是介於電影角色「機器戰警」和影集「星艦迷航記」中「柏格人」的模樣,這種變種人至今還只在虛擬世界中,但許多真實的血肉之軀早已藉各種藥物進入「後人類」時代。

人類本質不待機械改變,已被藥物質變,這是一種發生在人體內的社會變遷。

過去半世紀以來,美國和其他富裕國家中許多受過高等教育、注重健康、受各種保險保障的人已視服藥為理所當然,愈來愈多人加入服藥行列。

去年,全世界零售藥物銷售額高達三千一百七十億美元(約新台幣十兆四千多億元),單單美國人就在藥物上支出一千六百卅億美元。在北美洲,中樞神經系統、抗憂鬱等藥物的使用增加了百分之十七,各年齡層無一倖免。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上周說,二○○二年全美有一千萬孩童服用處方藥物達三個月或更久。另一項研究發現,學前幼兒是服用抗憂鬱藥物病患中人數增長最快的一群。美國默克藥廠在一九五四年的營業額是一百五十萬美元,到二○○二年,營業額高達五百廿億美元。

美國人服藥量大,使許多許多研究人員擔心汙染環境。如果下水道都是抗憂鬱劑「樂復得」(Zoloft)怎麼辦?如果河裡都含有廢棄藥物,魚卵會受什麼影響?沒有人知道答案,但這種人類服藥造成潛在環境危害的念頭會讓人以嶄新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服藥行為。

去年全美最暢銷的兩種藥物是降膽固醇及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全年銷售額分別是一百四十億及一百卅億美元,銷售量第三高的是樂復得,一百一十億美元。

許多批評者指出,過去被視為生命中自然面向的行為及心理變化,如更年期、孩童無法保持安靜穩定、禿頭、老年人性功能減退等,現在全都有藥可治,也全都變成一種疾病或疾病的症狀。

或許有人會說,應對許多藥物進入人類日常生活表示歡迎,例如,阿斯匹靈可預防心臟疾病、抗憂鬱藥可紓解苦悶等。在許多國家,民眾根本不擔心吃太多藥,只擔心吃得不夠多。但這類製藥業奇蹟中,有些並非為了救命,而是為了延年益壽。

醫學研究公司IMS Health企業策略計畫部門副總裁安娜─瑪莉亞.柔格說,如今在製藥研究及用藥上有兩項新趨勢,一是緊急醫療被慢性病治療或預防性照顧所取代,一是單純的疾病治療延伸為增加病人福祉而做的治療。

她認為,增進性能力、抗老人失智症、對付骨質疏鬆症及大小便失禁的藥物未來一定大賣,如果有抗胖肥藥物及心智興奮劑,也會大發利市;至於增進智商及記憶的合成藥物毫無疑問也將是暢銷排行榜上的常勝軍。

Written by admin

19 5 月, 2014 at 3:57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