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歧視 美13歲童不能上學
【2014.08.20 風傳媒 新聞、國際 by 楊芬瑩】
美國紐澤西州13歲學童瑞秋.裴佩(Rachel Pepe)自幼飽受性別認同所苦,長期深陷憂鬱、退縮等精神症狀,後來在家人支持下,決定以內心認同的女孩身分生活,抑鬱情緒明顯改善。但她就讀的學校拒絕接受,堅持她恢復男孩身分、穿著和舉止,否則不准上學,學區主管機關也不願介入協助。
瑞秋出生證上登記的名字是布萊恩.裴佩(Brian Pepe),她有著健康男孩的身體,之前打扮就像正常男孩,可是心裡總覺得不舒服。因為表現安靜、退縮,學校男同學並不喜歡她,常常被人孤立、欺負。
瑞秋媽媽彼得斯(Angela Peters)說,孩子壓力越來越大,憂鬱情緒持續惡化,也出現恐慌症、癲癇等症狀。媽媽記得:「她放學一下校車就哭個不停,之後倒頭猛睡17到20個小時,醒來就不肯上學。瑞秋沒講什麼,但當媽媽的知道,情況不對了!」
丟失的自我認同
瑞秋說:「我總覺得有什麼不見了,有事情弄錯了….一直到最近,才意識到我要當女生。新名字『瑞秋』自然浮現,剛剛好適合我。」她現在開朗許多,可惜就讀的桑恩中學(Thorne Middle School)並不接納她,覺得學校設施目前沒法應付這樣的學生。
201408191405
一方面,老師、同學認得的是「布萊恩」;她一變女孩,體育課換衣服、上廁所都是問題。媽媽提議,瑞秋改用保健室的衛浴設備,學校一口回絕,還說考試要填寫本名跟性別,珮珮會搞亂學校男女生比例。
彼得斯洩氣的說:「就因為出生證明寫的是布萊恩,學校絕不叫她瑞秋。」人權團體認為,若告學校性別歧視,瑞秋贏面很大。新聞曝光後,學區負責人改口稱,會幫助家長找出解決方法。彼得斯只希望,孩子別像現在足不出戶,政府或者考慮補助她跨區就讀更適合的學校。
澤西海岸大學醫學中心(Jersey Shor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精神科主任索克哈(Ramon Solhkhah)說:「性別認同的問題,孩子7、8歲就有感覺,青春期身體出現變化後,問題更加凸顯。」雖然沒有見過瑞秋,他支持她換個學校:「有性別心理問題的孩子,在新學校重新開始,通常會有幫助。」
該怎麼做才對?
瑞秋的媽媽承認,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她也百般掙扎。現在瑞秋還小,還沒怎麼談荷爾蒙注射、手術這種事,可是如果她想當女孩,那就是她的未來。彼得斯說:「那不只是人生一個階段,也不會長大後就好了。」
一路走來,瑞秋如今想:「一定有其他害怕的小孩,上學偷偷摸摸,要回到家裡才能當自己。」她願意說出自己的事情,因為「如果能幫助任何一個人,我也會很開心。」
曾有非營利組織彙整相關研究報告指出,約有2%到5%的人口會有不同程度的「性別焦慮」(Gender dysphoria),實際上性別認同倒錯(transsexual),選擇變性手術的比例很少,平均每1萬2000的男性才有1人;女性則是每3萬4000人才會出現1個。
另有一份報告指出,有性別認同困擾的青少年,近半數想過要自殺,1/4嘗試自殘,高達8成遭遇過口語暴力,3成經歷過肢體暴力,租房子、找工作都可能遭遇刁難。
名正言順 漫漫長路
美國《1972年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Title IX of the Education Amendment of 1972)禁止教育機構存在任何性別歧視,美國教育主管機關已經將跨性別學生,納入性別平等保障對象。
然而法案給予學校「基於宗教理由」的豁免空間,教育機構得主張個別宗教教義而不受規範,美國加州浸信會大學(California Baptist University)因此贏得拒絕變性學生入學的官司,但必須支付侵犯學生公民權的民事賠償。
超出傳統社會認定範圍的性別認同問題,對於當事人或周邊親人都非常不容易,很容易對未來感到茫然與害怕。對這個議題有興趣、或可能切身相關的讀者,不妨參考下列資訊。
Standards – Traditional Chinese v2
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學會(WPATH網站)
http://www.wpath.org/
跨性別青少年家庭聯盟(TransYouth Family Allies)
http://www.imatyfa.org/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跨性別
http://hotline.org.tw/taxonomy/term/32
資料來源: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news/detail/1251bc90-283d-11e4-bdcc-ef2804cba5a1/?uuid=1251bc90-283d-11e4-bdcc-ef2804cba5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