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料整理

國立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 資料蒐集整理留存

愛滋患 敲不開手術大門?!

【2000.12.04 民生報 記者黃靜宜/專題報導】

醫院大門理當為病患敞開,不過,對愛滋感染者來說,受了外傷、車禍、生病需要開刀時,這扇門卻反而因他們而緊閉;若沒有愛滋病友團體、沒有友善的醫師幫忙,任憑他們跌跌撞撞、帶著無法癒合的傷口敲門,這扇門,怎麼也敲不應。 愛滋感染者 A先生五、六月間發生車禍,造成下顎骨嚴重碎裂,經救護車送到某大醫院急診;為免引起醫護人員困擾,他自行表明感染者身分,沒想到,這番好意,竟開啟一波三折的就醫路。原本不知他是感染者的父母,接到醫院通知,得知了這個驚人的秘密,才在為孩子嚴重車禍的消息擔憂,現在又得承受愛滋病的衝擊,既焦急又驚愕,腦中一片恍惚。 更令 A先生驚愕的是,醫院不僅不顧他的隱私權,甚至不願替他妥善醫療。在急診室,他住了兩星期,仍未被轉送一般病房,也沒有醫師告知他何時將動手術,只用固定器固定住他碎裂的下巴。整整兩週,醫院沒有採進一步的處置措施。望著孩子不知能否癒合的傷口,家屬急了,不得已要求轉院。 第二家醫院更富盛名,不過,A先生受到的待遇,沒有絲毫改善。他碎裂的下顎需要感染科、口腔外科、整形外科的醫師會診、開刀,不過,其中一名醫師遲遲不願動刀,醫療小組組不起來,他只能在病房內望著天花板興歎。最後,醫師告訴他,「我們的醫術不精,你要承受這樣的風險嗎?」這句帶著逼退意味的話,的確嚇跑了他,在台灣生命社會服務協會的協助下,家屬無奈地繼續尋求下一家肯為他們動手術的醫院。 住在台北的他,在北部找不到一家願意幫他開刀的醫院,一路打聽到中部,總算有一家大型醫院願意接納他。不過,醫師先說沒有床位,又希望他先控制好體內愛滋病毒量,提升免疫力後,才願意安排手術時間。這一等又是一個月,他按時吃藥、調養身體,總算控制了病毒量;十一月中旬,他終於被推進開刀房,但是距他發生車禍,已經足足五個多月了,傷口已長出一些不平整的新組織,為了重整門面,必須先把這些新長的組織鋸開,重新將骨骼排列好,工程異常繁複,他平白承受的這麼漫長的等待煎熬,換來一場場更複雜、痛苦的手術。 修復下顎骨碎裂,對人才濟濟的醫界來說,只是一次小手術; A先生卻花了五個月,來等待一家有心的醫院,等待一群願意發揮救人神聖使命的醫師,甚至做了不得已,將出國到香港、日本找醫師的最壞打算。雖然,最後讓他盼到了友善的醫師,不過,就醫過程中受到的屈辱和排擠,令他憤憤不平,他找上了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表達想控告第一家收治他的醫院,因為他們不僅向家人洩漏他感染愛滋的隱私,還拒絕為他醫治。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社工林宜慧表示,類似 A先生的例子,並不是少數,她至少還知道兩名感染者需要外科醫療,其中一名也是車禍導致腳部骨折,醫師只替他上了石膏;另一名感染者受到槍傷,導致跛腳,也需要開刀矯治,至今仍無法找到願意為他們開刀的醫師。 林宜慧說,愛滋感染者罹患內科疾病時,就醫問題還不大,但需要外科醫療時,往往困難重重,因為願意替他們開刀的醫護人員太少,這些在愛滋團體眼中堪稱「友善醫師」的人數,最多不到二十人,多數醫師不是不願意,就是護士不願配合,導致感染者需要開刀治療時處處碰壁。她不諱言,有些感染者因擔心受到排斥,乾脆不告知醫護人員感染者的身分,雖然違反愛滋防治條例,不過感染者也十分無奈;因為他們深怕一曝光,連基本的就醫權都沒了。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廖學聰認為,五年、十年前,愛滋感染者常面臨醫護人員不願動手術的窘境,不過近年來已改善許多。以仁愛醫院為例,婦產科曾為愛滋媽媽接生,神經外科也有為感染者開刀的經驗,耳鼻喉科也處理過感染者流鼻血的問題,加上該院本來就是愛滋病指定醫院,醫護人員對愛滋病的處置較有概念,醫護人員知道如何自我保護,也懂得保護病患。但是,他也坦承,不是每一醫護人員都願意接觸愛滋感染者,有人就是不願意,遇到這種情形,也勉強不來。但他樂觀地認為,隨著愛滋病愈來愈為人所了解,醫護人員拒絕為愛滋感染者開刀的現象,也應會逐漸減少。

Written by admin

15 2 月, 2014 at 3:08 下午

愛滋病患的「友善醫師」在那裡?

【2000.12.04 民生報 記者黃靜宜/報導】

當愛滋感染者需要動手術時,卻處處碰壁、求助無門,所幸,從事愛滋防治的社工人員提供了一份「友善醫師名單」,讓愛滋感染者絕處逢生,尋得希望。 「今天有牙醫幫我看牙口也!」「我找到了醫師,他願意替我檢查淋巴!」愛滋感染者之間經常交換這類訊息;就醫原本是民眾的權利,但在這群感染者身上,卻彷彿是醫界的施捨、神的眷顧一般;只要有醫師願意為他們看病,他們即覺得備受寵愛。 希望工作坊辦公室主任張維說,透過感染者口耳相傳,愛滋病防治團體累積了一些曾收治感染者、不排斥感染者的醫師名單;感染者若有外科醫療需求,向促進會詢問時,他們便會告知可到那家醫院、找那位醫師,也會透過熟識的醫院社工員或護士,介紹願意為感染者動刀的醫師。不過,目前友善醫師人數不到二十人,與全台醫師人數不成比例。 擁抱愛滋感染者真的如此困難嗎?臺大醫院至今共接獲七名愛滋孕婦,其中六人生下孩子,這六名新生兒都是台大婦產科醫師何弘能接生的;這些孩子很幸運地,都未感染愛滋病毒,其中第一名個案今年已經六歲了,長得健康、活潑。 何弘能說,第一次接觸到愛滋孕婦,他也曾有過疑慮、考慮再三;他告訴自己,除非不當醫師,否則,以後還會遇到類似個案,將病患「推」出去,並不是辦法。況且,這些感染者已經承受了疾病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醫師猶豫神色對他們來說,都像一把刀插進心坎般殘忍。 在心理上克服了對愛滋的恐懼,在防護工作上,則加倍小心。何弘能說,事先知道對象是愛滋感染者,就可以做好萬全準備,幾次經驗下來,台大已累積一套為感染者接生的標準作業程序。例如儘量採用剖腹產、使用拋棄式包布、包巾、避免接觸到產婦羊水等,這些周全的流程,可以保護醫護人員、也可以保護新生兒,不受愛滋病毒的侵襲。這七次接生過程中,他及一同照顧產婦、嬰兒的醫護人員從未遭逢過針扎、接觸病人體液等意外。 何弘能說,現今醫療環境多元化,有的醫師不願面對病情較為複雜的個案,也勉強不來;不過,醫師沒有權利拒絕向自己求治的病人。或許透過持續宣導、教育,可讓更多醫師撤除心中無形的防線,回歸醫療倫理,以救助病患為最重要的使命。

Written by admin

15 2 月, 2014 at 3:07 下午

基因療法可抗愛滋

【2002.05.04  中國時報 劉鐵虎╱路透新聞分析】

五月號「自然生物科技」雜誌報導,洛杉磯附近的希望市癌症中心研究人員指出,基因療法可用來告訴受愛滋病毒感染的細胞如何防止病毒複製,以遏止病毒擴散。 負責此一研究的分子生物學專家羅西二日說:「這有可能是我們醫療彈藥庫中的精靈炸彈。」他的研究顯示,小片的核糖核酸(RNA)可防止愛滋病毒在細胞內成長。 羅西說:「這是一種新形式的特定目標消滅法。」他指的是一類相對較新的藥品,使用分子科技阻擋與疾病相關的路徑。 RNA是去氧核糖核酸(DNA),即基因與基因製造的產品之間的中介物質。羅西說:「這個系統可在功能上消滅此基因產品。」 羅西的小組分析愛滋病毒基因序列,發現病毒進入細胞開始複製後所製造的兩種蛋白質。他說,我們可防止病毒製造蛋白質,就像燈泡少了開關一樣。

Written by admin

15 2 月, 2014 at 3:06 下午

愛滋病患 強制就醫

【2002.05.14  中國時報 羅忠偉/基隆報導】

基隆市一名有毒品前科並放火燒房子的陳姓愛滋病帶原者,日前自醫院溜回源遠路住處,引起鄰居恐慌,市議員黃景泰十三日邀集市衛生局等單位前往處理,經勸說後,陳姓男子同意搭上救護車由警車戒護至台大醫院治療。 黃景泰要求市府相關單位,將全市類似此種「不定時炸彈」的人士完全統計出來,不要存有鴕鳥心態,好好加以管理,以免成大禍。 黃景泰是接獲居民陳情,一位傅太太表示,陳姓愛滋病帶原者原來住在安樂區,因家人不願照料,搬至碇內由年邁母親照顧,但仍我行我素,吸毒、偷東西行為層出不窮,日前因吸毒與家人衝突,竟放火燒房子,後經相關單位送台大醫院治療。 陳姓男子日前卻偷偷溜出醫院回家,鄰人猶如在自家旁放了一顆不定時炸彈,造成恐慌,居民實在是忍無可忍,認為市府再不處理,萬一哪天他真的放起火來,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真不知要向誰索賠。 黃景泰昨天邀衛生局、消防局、市警局等單位前往處理,希望相關單位能將陳姓男子找到妥適地點安置,衛生局勸說陳某及其家人希望他能自行就醫,並追蹤管理,最後由消防局人員將他扶上救護車,並由警車戒護送台大醫院治療,居民才鬆了一口氣。

Written by admin

15 2 月, 2014 at 3:05 下午

新RNA有助打擊愛滋病

【2002.06.04 民生報 編譯錢基蓮/美聯社華盛頓電】

麻省理工學院研發出一種RNA (核糖核酸),可以封鎖對感染愛滋病毒重要影響的基因。愛滋病毒利用細胞表面的蛋白質進入細胞,並且感染細胞。研究人員用 short form RNA 關閉製造這種蛋白質時不可或缺的基因,理論上,愛滋病毒就會不得其門而入。RNA 帶有製造這些蛋白質的藍圖。主持這項研究的夏普博士說:「只要克服許多障礙,這個方法就可以成為治療愛滋病的基礎。」夏普在一九九三年以基因研究獲諾貝爾醫學獎。科學家近來發現,雙股 RNA 在 RNA 干擾(RNA interference)過程裡,可以關閉基因的作用。麻省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發出兩種不同的 siRNA,用來鎖定細胞表面會被愛滋病毒利用的蛋白質,不過研究在實驗室進行,目前只證明這個理論,尚未對老鼠展開動物實驗,所以還不知道實際是否可行。夏普所指的問題包括找出把 RNA 運送到細胞的方法,這樣才能確保不會干擾正常生物過程,也不會產生副作用。

Written by admin

15 2 月, 2014 at 3:04 下午

藥害血友愛滋病患 可領補助

【2002.06.23  中國時報  黃庭郁/台北報導】

民國七十五年,有一群血友病患因為使用未加熱血液製劑無辜染愛滋並傳染給家人,造成共五十六人感染;其中有五十人在去年衛生署公告期限內完成人道補助;但仍有六人尚未提出申請,衛生署近日再度公告受理,呼籲病友以及其證實已經感染的配偶在年底前辦理,最高補助金額為二百萬元。 國內的血友愛滋病患是在十多年前因為使用未加熱的血液製劑而感染愛滋病,事件發生後,病友、藥廠及官方在究責上看法並不一致,幾經爭論後認定感染是當時科技水準所無法預防,衛生署在八十九年十月公告實施「藥害血友愛滋病患人道補助」,同意參照「藥害救濟法」給付方式及病患家庭實際狀況,予以人道補助。 在為期半年的公告受理期間,國內五十六名(含五十三名個案及三名配偶)藥害血友愛滋病毒感染者中,有五十人完成補助申請,其餘六名個案則因為拒領、或失聯等因素,並未提出申請。衛生署經過多次開會討論,並在行政院同意後,決定再度公告受理人道補助申請。

Written by admin

15 2 月, 2014 at 3:04 下午

假郎中 賣牛糞治愛滋癌症被捕

【2002.07.12  中時晚報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印度警方十一日逮捕了兩名江湖郎中,兩人宣稱服用牛尿與牛糞能治療愛滋病、癌症與關節炎。 警方發言人表示,這兩人在印度東部西孟加拉省的省會加爾各答市招搖撞騙,在一家商店中以玻璃瓶盛裝牛尿出售,每瓶要賣到十美元(約台幣三百三十元)。 西孟加拉省藥物管制局長沙卡爾表示,他看到這兩人印製並在市區散發傳單後,揭發了這場騙局。 沙卡爾指出,傳單上邀請愛滋病、癌症與氣喘患者到其店中購買治病靈藥,並要求飲用牛尿與吃下牛糞的病人簽署自願服用聲明,以證明他們是心甘情願服用這種「仙丹」。

Written by admin

15 2 月, 2014 at 3:03 下午

對抗愛滋 未來武器更多樣

【2002.07.15 民生報 路透倫敦電】

愛滋病研究員宣布,已發現可有效抑制愛滋病發展的天然基因,堪稱一突破性發展。倫敦國王學院與賓州醫學院的英美研究小組發現,名為CEM15的基因有抑制愛滋病毒發展的煞車作用,但本身會被名叫vif的蛋白質抑制。這項刊載在「自然」雜誌網路版的研究指出,愛滋病毒上的 vif如果從生物上抑制住此蛋白質,將可讓 CEM15 發揮作用並抑制愛滋病毒的複製。國王學院傳染病負責人馬林向「路透」表示,發現vif與CEM15扮演的角色是全球對抗愛滋傳染病的一大進展。他說:「發現vif的作用堪稱一大突破。這是很重要的消息。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找出抑制vif並讓CEM15發揮作用的方法。問題是此研究領域的人不多,進展可能沒那麼快速。」馬林說:「這是很重要的發現,有可能開啟未來愛滋病新療法的大門。」

【記者楊惠君/報導】

目前愛滋病雞尾酒療法抑制病毒的效果逾八成,患者併發症大為減少,存活年限也大幅延長;包括預防性、治療性疫苗及病毒抑制新藥,仍在陸續研發、試驗中,未來對抗愛滋病的武器可望更多樣。從一九八年代研發出的反轉錄?抑制劑的抗愛滋病毒藥物,近五年再合併蛋白分解?抑制劑使用的「雞尾酒療法」,已讓愛滋病擺脫「絕症」之名。台大醫院內科醫師洪健清指出,早期愛滋病患發病後約半年到兩年即可能死亡;但在抗愛滋病毒藥物及雞尾酒療法問世後,國外已有患者存活超過二十年,國內病人存活逾十年。洪健清表示,愛滋病患若能持續用藥,病毒抑制的效果可達八成到八成五,另外一成五到兩成病情控制不良的患者,多半是因用藥不規則所致,一開始用藥即情況不佳的原發性抗藥性患者,約僅有1%左右。雖然雞尾酒療法效果頗佳,國外還是不斷積極研發新療法。洪健清說,除華裔科學家何大一負責的預防性疫苗,因還未進入臨床,效果不明外;美國已有藥廠開始進行治療性疫苗臨床試驗,藉由增強人體內毒殺感染病毒的免疫細胞,達到抑制病毒的效果,初步效果不錯,但仍需有大規模的試驗進一步證實療效。此外,抗病毒的新藥也露曙光。洪健清說,新的抗病毒藥物有的是在病毒嶔入細胞核時,阻止其複製;另一種則是在細胞表面即防止病毒和細胞結核。不過,許多研究單位宣稱發現新的愛滋病毒抑制基因,多數仍在實驗室階段,要發展到臨床運用、進而證實療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Written by admin

15 2 月, 2014 at 3:02 下午

科學家發現抗愛滋病毒基因 

【2002.07.14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1:20北京時間05:20發表 BBC科技事務記者布瑞格斯】

愛滋病病毒對目前的藥物產生了抗藥性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人類基因,能夠讓人們自然地產生對愛滋病毒的防禦功能。他們說,這個非常重要的發現可能會在未來導致發現愛滋病新療法。 科學家們發現,每個人都有對付愛滋病的天然防禦機能,這種防禦機能體現在一種能夠阻止愛滋病毒侵襲人體的基因。 這種基因叫做”CEM15″,它可以產生一種物質,來阻止愛滋病毒從一個細胞擴散到其他的細胞。 但愛滋病病毒卻能夠繞過這種防禦機能,愛滋病病毒用其自身具有的一種化學物質來中和人體蛋白質,從而造成了這種人體自然防禦機能的癱瘓。 科學家們現在打算找到辦法,來加強人體的基因防禦機能。進行這項研究的英國國王學院和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表示,他們有可能找到對策。 但是他們強調,要發現任何醫治愛滋病的新療法都還需要多年的研究時間。 審慎歡迎 愛滋病慈善團體對科學家的新發現表示審慎歡迎。 英國全國愛滋病基金會說,在目前愛滋病泛濫的關鍵階段,考慮新的行動方案和新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 全世界有4千多萬人已身患愛滋病或感染有愛滋病病毒。

資料來源︰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2128000/21284812.stm

Written by admin

15 2 月, 2014 at 3:01 下午

專家稱亞洲嚴重缺乏受過愛滋病治療訓練醫生,可能導致大災難

【路透社 2004. 07 . 12 路透香港電】

專家周日警告,亞洲極度缺乏受過愛滋病(AIDS)藥物使用訓練的醫生,這可能導致大災難。在亞洲大陸的部分地區,受過治療愛滋病訓練的醫生與患者的比例達到1比11,000,而在其他地方,愛滋病患更是恥辱,使他們寧願自己用藥。用以對抗愛滋病毒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使用方法非常複雜,如果患者不了解正確使用的方法,可能會發展出抗藥性,他們只能求助於第二線藥物,但這些藥物遠比前者昂貴,或根本無從取得。美國愛滋病研究基金(American Foundation for AIDS Research)旗下的TREAT Asia負責人弗羅斯特(Kevin Frost)在一項記者會中表示,目前亞洲有27家製藥廠生產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但受過愛滋病治療和監督訓練的醫生實在太少。TREAT Asia組織的一位香港醫生表示,在亞洲,由於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可取得性和擔心社會鄙視,導致一些患者情願自己購買藥物並進行自我治療。「如果沒有按複雜的治療法用藥,患者可能會產生抗藥性,使以後的治療變得更難」。

Written by admin

15 2 月, 2014 at 3:00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