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婚姻發燒 求婚、證書、鮮花都有
【2002.10.14 ETtoday 記者夏至賢/台北報導】
結婚這種事情很平常,不過在網路上來一場虛擬婚姻,不知道您有沒有興趣?最近網路上就出現一個網站,提供網友在虛擬和真實之間,發展一段亦真亦假的婚姻關係。
王世民喜歡上網衝浪,透過網路,他認識心靈契合的另一半。有天他突發奇想,決定向對方求婚,網路求婚一樣不能馬虎!先送上鮮花一束,再慎重寄出求婚信,於是兩人成為虛擬的夫妻,而且還有結婚證書。
王世民也是這個虛擬結婚網站的管理者,他說現代人心靈空虛,網站開站3個多月,追求虛擬婚姻的人不少。
虛擬婚姻亦假亦真,要是彼此不合,網站上還可以離婚了事,不過要是假戲真做,混淆了真實人生,恐怕問題很多。
資料來源:http://www.ettoday.com/2002/10/14/339-1363140.htm
虛擬「網婚」發燒 假戲真做「錯亂」
【2002.10.14 中國時報 記者陳鳳蘭/台北報導】
「公,我們雖然不是有錢夫妻,但你總能讓我感到安心」、「老婆,今晚穿什麼樣式的睡衣?」在網戀之後,數位虛擬婚姻正在網路上大行其道,除有十幾萬大陸網民上虛擬城市等網站大行「網婚」,引發大陸新婚姻法的修法討論外;台灣據估也有五萬以上網友擁有線上虛擬婚姻。在虛擬與真實生活的交錯下,錯綜的另類人際關係,正悄悄顛覆社會的面貌。
一對澳洲夫妻日前在網路上獲得他們的結婚證書,證婚人透過網路輸入簽字、神父司儀則使用政府批准的電子簽章,成為世上首張合法的「電子結婚證書」。像這種透過網路簽字或網路攝影機舉行儀式的「數位婚姻」雖然另類,婚姻效力卻是不折不扣。近幾年在網路中蔚為時尚的「網婚」或「虛擬婚姻」,玩家間似真亦假的關係,真叫旁人一頭霧水。
在大陸相當流行的網婚,主要是由網站提供結婚登記、線上儀式及婚後聊天室或虛擬家庭位置供「夫妻」互動。由於不少人將網婚視為彌補心靈需求的管道,線上夫妻在字裏行間卿卿我我、互訴情衷的情形,相當普遍。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江蘇有位叫程鵬的年輕人,新婚不久後發現妻子在網上竟然有另一個「老公」,大為不滿地質疑「網婚」是婚外戀?詢問法律是否能約束妻子的行為?在四川,結婚不到一年的倪小姐要求律師寫離婚訴狀,理由是老公在網上和一個沒見過面的女人「結婚」,而且還有「孩子」?在珠海,新娘在步入禮堂前變卦,原因是發現新郎另有網路心上人,新娘說她無法和別的女人共享一個老公。
這幾個在大陸社會相當轟動的案例,不僅引起大陸婚姻法是否該放寬離婚事由的討論,也使部分社會學者開始對十幾萬大陸網民深好網婚的原因感到好奇與憂心。
在台灣,目前僅有一家提供結婚功能的網站。該站今年中開台後,已有近兩百位網友上網結婚,性別男多女少,網友從十八歲到四十五歲都有。網站結婚規則寬鬆,不限性別,離婚也不必兩造同意,業者觀察,網友們都相當認真,言談中也像真的結婚一般,雖然網站嚴禁網友彼此要求履行「同居義務」,但網友私下交往情形,業者也難窺其貌,所幸目前並未傳出任何糾紛。
與大陸不同的是,台灣網友結婚的大本營是在各個網路遊戲。有些是角色扮演遊戲中所設計的結婚功能,有些是玩家為祝賀戰友虛擬或實際的愛情自辦的婚禮,如「金庸群俠傳」中有三萬多位台灣網友有網路婚姻、「真情物語」則有近兩千對佳偶、「N-AGE」據估有萬人結婚,其他如「龍族」、「瘋狂坦克」、「石器時代」等十幾種遊戲均有官辦或自辦婚禮不斷上演。保守估計,有虛擬婚姻關係的台灣網友也有五萬人。
在遊戲中有過兩次婚姻經驗的十九歲「小君」說,她把生活與遊戲分得很清楚,但有些人卻不是這樣。據她所知,因虛擬婚姻破裂而影響實際作息與心情的人不少,迷戀虛擬配偶而百般糾纏者也有,有些人還因過度投入線上關係,遭對方的原配打電話警告。線上婚姻狀況正是千奇百怪。
四十二歲的王世民也有網婚,有過實際離婚經驗的他,對於這段感情相當認真,卻暫不打算將虛擬婚姻實體化。他說,很多人在線上婚姻追求的其實只是心靈的溝通,很多現實生活裡老公老婆不願傾聽的話,到了線上,都不難找到願意聽的另一半。他和現在的「太太」,真的相處得很好,常常會想到對方,很多事也會想上網跟她說。
有結婚儀式 也有兩名以上證人 線上婚姻未必無「效」
【2002.10.14 中國時報 記者陳鳳蘭/台北報導】
台灣網友透過網站或遊戲伺服器舉行婚禮,有「儀式」、也有兩名以上的「證人」;這種婚姻,有法律效力嗎?對網路相關法律甚有研究的律師簡榮宗說,網友結婚時都以匿名代號,一般虛擬婚姻應該無效;但在某些特殊狀況下,虛擬婚姻有可能成立。
簡榮宗說,實際婚禮搬到網路上,透過網路攝影機舉行兩地儀式及觀禮,在台灣應該有效;一般提供網婚的網站因為在約章中已言明網婚無效,所以也無爭議。
至於透過遊戲中的結婚儀式及網友見證,如果兩位新人主觀上確有結婚的意圖,也使用確定的身分上網舉辦婚禮,如能將畫面存取、並找出觀禮網友出面,其中一方可能藉此主張婚姻的效力。
不過,這種爭議台灣前所未聞,若有案例發生,確實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戲」如人生 愛恨情仇逼真
【2002.10.14 中國時報 陳鳳蘭/台北報導】
真實世界的婚禮,新人發了帖子,親友就算人不到,禮也多半會到。但在虛擬遊戲,新人若不提供禮品給觀禮來賓抽獎,恐怕婚禮會相當冷清。
不談情感糾葛,台灣網友的虛擬婚姻世界,可以說是熱鬧滾滾,從古裝到時裝、從人物到怪獸,玩家可盡情扮演各種角色並結婚。
和現實婚禮類似,網友結婚前,也要努力攢足「銀兩」購買各種婚禮用品。多數遊戲中,新人都要準備有看頭的禮品吸引網友觀禮,行情愈高、人潮愈多,有次「金庸群俠傳」的新人準備罕見寶物相贈,引發的觀禮人潮差點擠爆伺服器。
當然,線上婚禮糗事也不少。新人訂好時間找人來觀禮,吉時到了,來賓卻苦等不到新郎或新娘出現的劇碼,屢見不鮮。惡意逃婚的不多,最常見的是被父母禁網不准上線或網外有事來不了。
新人未到,不算什麼,婚禮進行到一半網路當機,最惱人。有些橫刀奪愛者甚至在新郎步出禮堂時立刻將新人踢死;由於禮堂有使用時間限制,來賓忘情使婚禮超過時間,會發生全體人員從婚禮現場瞬間被踢到深山荒野外的遊戲場景,讓人一頭霧水。
有些人視網婚為趣事,有些網友可是寧死不與人婚嫁,原因是線上「人妖」太多,像是一起練功的「姊姊」,最後突然說他是男生要結婚;有些則怕碰到十幾歲的小朋友冒充大人,結婚後太尷尬;有些狀況是一方在遊戲,另一方卻當真,婚後開始管東管西、不准配偶與異性交談,有些還從線上管到線外,令不少網友反感。
網路婚姻未經結婚登記 不具法律效益
【2002.10.15 民生報 記者鍾蓮芳/報導】
網路流行虛擬婚姻,不只有儀式、有證書、還有真實的男女主角;不過,內政部表示,根據民法的規定,網路婚姻不經結婚登記,則不具法律效益,衍生的問題,恐怕還是必需透過現實世界的法律解決。
內政部戶政司表示,根據媒體報導,台灣估計有五萬以上網友擁有線上虛擬婚姻。在虛擬與真實生活的交錯下,錯綜的另類人際關係,正悄悄顛覆社會的面貌。
不過,戶政司表示,按照民法第九百八十二條規定「結婚,應有公開儀式及二人以上之證人」;第九百八十五條規定「有配偶者,不得重婚,一人不得同時與二人以上結婚」;第九百八十八條亦明訂,結婚如果不具備公開的要件、或與近親結婚、重婚,都視為無效,有關婚姻實質效力如有爭議,應循法律途徑解決。
此外,戶籍法亦明訂「結婚,應為結婚之登記」、「結婚登記,以當事人之一方為申請人」,結婚登記申請人應於申請時提出證明文件正本,或由結婚雙方當事人親自到場辦理登記,當事人辦理結婚登記後,依據前述規定,推定其已結婚。
虛情換假意 網婚族嘆空虛
【2004.03.02 中國時報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隨著網路發展,大陸網婚盛極一時,但部分「網婚一族」開始反省認為,網婚太空虛,因為一切都是假的。但也有網友認為,網婚不是真的結婚,何必當真。
據北京「中國新聞周刊」報導,一位網友表示,他已經厭倦了在網上討老婆,因為和她們聊天時,經常會猛然感覺自己很空虛。一位網友說,說實話,我搞了九次網婚,離了八次。最多的時候,同時有四個老婆。
他說,話說開了也就挺沒勁的,想一想,還不知道那些個老婆長什麼樣,是男還是女。雖然,大家都發過照片,但肯定都是假的。明知道是假的,卻不願意和對方強行索要照片。為什麼?因為怕看到每天坐在電腦旁和我嘮嘮叨叨的人是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太婆,這太打擊人了。
網友說,正因為一切都是假的,所以,和她們聊天時我經常會猛然感覺自己很空虛。空虛的時候,就會說一些沒頭沒腦的話,或者帶點顏色的笑話,或者捉弄她們一番,有一段時間內,百無聊賴,每天晚上問同一個老婆同一個問題:你穿內褲沒有?直到問到她厭煩為止,罵我「變態」。
網友說,前段時間,看到有人說,中國三千年前的《詩經》就「預言」了今天的網婚:「哀哉也女,勿與士耽;士之耽也,猶可說也;女之耽也,不可說也。」翻譯成白話就是:悲傷的女孩呀,不要和男人聊天;男人陷進去,還能出得來;女人陷進去就完了。在網婚中受害的一方多數是女的。
經常從報紙上看到有女的被網婚丈夫欺騙的消息,網友說,現在的這女人是怎麼回事,怎麼這樣容易相信人啊。後來才明白:泡網婚時間一長,還真能泡出感情了。
同時有四個老婆的網友表示,曾經對她們動了感情。但很快,發現自己骨子裡喜歡的不是她們,而是那種「妻妾成群」的感覺,喜歡女人為我爭風吃醋。網友反思過幾次,究竟什麼是網婚,得出的結論是:網婚比搞婚外戀簡單,比做第三者安全。但是,他現在已決定,徹底告別網婚。
但大陸一位作家何從則認為,對於未婚青年參與網婚者,可能利大於弊。首先,只要不是通過民政局登記結婚的,都不算結婚。既然網婚不是真的結婚,那麼,何必當真。退一步講,即使網婚和現實生活中的婚外戀一樣,那也不一定會影響到婚姻本身。這取決於當事人平衡各種感情的能力。網婚,只要自己高興,別的都無所謂。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認為,網婚發生在中國特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在剛剛打破城鄉分割二元封閉體系向多元開放體系轉變的時期,發生在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時期,發生在體制轉軌的高風險社會裡,因而,網婚也體現了這一特定社會背景下的人的特點。周孝正說,網婚是高風險社會的必然現象,是一柄雙刃劍。必須充分認識到網婚對青少年的危害性,一方面要對網路進行規範,一方面,要引導青少年正確有效地利用網路資源。必須認識「虛擬的網婚,充滿誘惑而極具欺騙性」,要慎重。
中學生迷「網婚」 戀人隨意挑
【2004.08.12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部分地區流行「網婚」,就像扮家家酒似的,可隨意在網路上互談戀愛、交換情人、共組家庭。
遼瀋晚報報導,瀋陽市最近出入網吧的學生,經常談論網上登記結婚的事,許多學生每天都花幾小時與另一半在網路上經營「家庭」。
兩名女學生在網吧對話,「你老公真有品味,把房子裝修得那麼漂亮」,「你老公也不錯,天天做晚飯,還主動洗碗」。電腦螢幕上出現燭光晚餐的豐盛畫面,「今天是我和老公結婚三個月的紀念日」。
大陸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認為,「網婚」會讓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誤解結婚的真意,進而扭曲對未來婚姻的價值觀。
搞同居 咱們網上見
【2004.12.14 自由時報 記者潘玫均/採訪報導】
網路交友不稀奇了,現在網路最ㄏㄤ的玩法是搞同居! 而且已婚、未婚都可來摻一腳喔。繼前兩年「養男人」網路遊戲之後,目前在女性網路族中發燒的是「同居」風潮!不只是年輕的單身女性,連已婚的熟女、年逾五十的貴婦級女性,也對網路上的虛擬同居趨之若鶩!
網路的發達扭轉了現實與虛擬的情況,真實世界中想做不敢做,或是想做卻做不到的事,都能透過虛擬世界實現。而對單身女子網路族而言,在網路的私密空間裡,同樣可以有精采的感情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理想對象,有話想說怎麼辦?」、「不想找個不同心的男人!我的soul mate哪裡有?」……統統到網路上去找吧。一種「心同居時代」在虛擬世界中若假似真地實現了!
現象1:網站粉嫩設計 女網友居多
號召的是女性網路族的心情,這些網站在設計上也以女性的角度出發,不只採取粉嫩色調的網站設計風格,連內容也以女性關注的心靈層面出發,日記本、留言版、寄送小禮物、養花養寵物……,把女性心底那層對感情幽微的渴望,投射在個人天地的經營。
而虛擬同居網站上的網友男女比,也呈現「女盛男衰」一面倒的情況,尚凡資訊副執行長林志銘就表示,在「愛情公寓」網站近五十萬的網友中,男女的比例約為二比三,這點是和一般的交友網站以男性居多、女性備受呵護的情形最大不同處。林志銘表示,「很多網友不一定是為了『同居』的目的,有更多的人其實是想藉著這個方式抒發個人心情,從網友們書寫的日記中可以發現,他們對於心情和心靈層次的交流更甚於交友,在紛紛擾擾都市中生活的他們,只是想用文字說說話,甚至於,只是想找個安靜不受打擾的空間。」
暱名小蝴蝶的網友是個白領上班族,她覺得在辦公室或工作場合裡找不到好朋友,同事也不懂得分享她的生活心事,「所以我在網站寫日記,把我的生活小事記錄下來,喜怒哀樂都在其中,連我男友都不知道!」暱名「球球」的網友則是約男友一起同居,「剛開始他也很排斥,甚至覺得很無聊,但透過同居的方式,我們慢慢學會關心對方,學會為對方付出。」
現象2:已婚者也能加入
林志銘進一步說明,「在網站上,只有女性可以發出同居邀請。但同居只是一種虛擬形式,在每一個公寓中,我們設計了很多兩人互動的小方式,藉由這些互動,也考驗彼此的誠意與用心。」當然,也有不少是分隔兩地的男、女朋友,透過共同的平台打造兩個人的家、維繫遠距離的戀情。無論如何,在男女世界裡學習互動及公平競爭,這樣的遊戲方式,對於許多不善經營人際關係的網友,也是一種幫助。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不只有單身者進駐,會員中有不少是已婚者,他們不但不隱瞞已婚身分,甚至會以「少婦」或「老爹」之類的網路暱稱現身,年輕的已婚族、年逾半百的歐吉桑、歐巴桑的網友也不缺席,他們抱持「在真實社會裡連想都不能想的事,不妨在網路上嘗試」的心情,認為只是聊聊天的心靈同居有何不可?she say網站總經理薛敦仁說,會員徵已婚族群的比例不低,大概占總人數兩至三成,有人因為不滿足現實生活的空虛感,瞞著真實生活中的伴侶偷偷在網路世界與人同居。
暱名「已婚少婦」的網友在網站上留言:「我已婚,我經常身不由己,但我的靈魂想要自由。」她也和一位小她十歲的網友同居,組織一段網路的女大男小戀情,「至少他打掃了我的心情,讓我的心變得更年輕!」
現象3:媽媽寂寞 上網找鄰居
在傳統家庭中,女性往往是家中的勞動者,卻沒有自我的私密空間,林志銘分析,「除了廚房,她們也想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一個天地,實際生活給不了她們,但網路可以。所以選擇在網路上享受個人的私密感。」他也觀察,很多已婚者在邀請同居人時都會主動表明已婚身分,對於同居的界限也都很清楚。
林志銘進一步表示,從白天上線的會員訊息顯示,為數不少是媽媽級的家庭主婦,「她們之中有很多人是因為先生工作忙碌覺得寂寞,覺得找不到人說話,為了打發白天的無聊時光,所以上網寫寫家裡發生的大小事,甚至還組織成社群,和一群素未謀面的網友,產生鄰居一樣的親切感!」
因為生病不敢告訴家人,匿名「藍色水瓶」的網友,就將自己生病的經過寫成網路日記,沒想到意外獲得很多網友的鼓勵與支持,還幫她找了很多偏方,讓她重新體會人情溫暖,也更有力氣和病魔對抗!
不過,網路畢竟是個虛擬、充滿想像的世界,實在很難說不會有婚外情之類脫序的事情發生,能不能理智地區分虛擬的心情與現實生活,這就得看網友抱持的是怎麼樣的心態。
網友見證篇
暱稱:不想睡
年齡:32歲
職業:家庭主婦
參與同居網站時間:八個月
在虛擬網站上有一個同居人的不想睡,在真實世界中才剛結婚,但她的同居對象並不是她的先生,「我在談戀愛的時候就已經和人『同居』了,當時是因為覺得戀愛談到了成熟期,戀愛的感覺不見了,兩個人相處就是一般的生活,而且他很忙,常常出差不在,我想找人說話,但同事下班了也就不連絡,同學朋友成家了也無法一直打擾,所以決定上網寫寫個人心情,就一直到現在了!」不想睡說,她的同居人也知道她要結婚,還送來了結婚禮物,雖然兩人沒見過面,「可能曾經擦身而過吧?我很enjoy這種感覺!」
問她有沒有想過和同居人發生進一步的感情?她倒是很清楚明白,「我想過,但很理性地知道不可能,對方也是個有家室的人,根據他的說法,是因為覺得結婚之後在柴米油鹽中生活,有些事無法對太太說,需要找一個人說話,又不想真的外遇。」不想睡認為,成年人對於感情的拿捏還是比較保守,照片、真實資料絕對不透露是共識,這也是不給自己帶來困擾的方法,「我想,我們都只是想找一個心的出口,找一個離開現實的空間。」
不過,不想睡倒是覺得這樣的關係也沒什麼不好,「而且等我結婚之後,才發現他成了我的婚姻諮商,關於已婚男人的心情,他可是我的導師!」至於這樣的同居關係還能維持多久?不想睡笑笑說:「可以同居一輩子吧!或許等到有一天我們老了,或喪偶了,再約出來見面,成就一段遲暮之戀!」
暱稱:大湯姆
年齡:26歲
職業:資訊業
參與同居網站時間:一年多
經過朋友介紹參與虛擬同居網站的大湯姆,最初是想把自己寫的作品「po」到網路上和別人分享,有時候上網看看別人寫的心情日記,沒想到竟然能在網路上認識現在的女友,「我覺得自己是先照顧了她的心情、認識她的心情,覺得彼此有很多相同的興趣、想法也很接近,才考慮見面交往的。」在網路上相識到見面交往,目前大湯姆和女友已經有一間經營八個多月的愛情公寓。
大湯姆說,同居網站上以日記或留言版的形式做第一步接觸,這和一般的交友網站很不一樣,「交友網站上很多是以照片為主,直接而且透明地將個人長相曝露在網友面前,所以網友也很直接地以貌取人。」大湯姆說,透過同居網站篩選自己喜歡的對象條件,也比較能認識和自己興趣相投的網友。
在他們的公寓裡,兩人一起設計了一個窩,養了七百朵花,他也常常透過網站上設計的小禮物、小卡片或留言版,為女友打造驚喜,「在這個空間中只屬於兩個人,一起設計房間也是一種互動,同時讓我懂得尊重別人的想法,比起其他的交往方式更親密。」
對一個大男生來說,在網站上澆花、養寵物,會不會覺得是女生玩的辦家家酒?這一點,大湯姆倒是持相反的看法,「我覺得把花養好就像是對愛情的負責任一樣,是一種持之以恆的訓練。其實,每天花一分鐘澆花,簡單的動作提醒了現實生活中忙碌的我,每天花一分鐘關心或想念她,讓我每天都能對愛情付出一些。」現實生活中無法表現的情意,統統能透過網路實現!
暱稱:棉花糖
年齡:25歲
職業:上班族
參與同居網站時間:近一年
說起話來甜甜的棉花糖,真是人如其名,而她加入虛擬同居網站的原因也像她的人,「因為看到網站風格設計很可愛迷人,同居的玩法也很特別,當時正好也想認識新朋友,所以就決定和朋友一起加入。」這也是棉花糖第一次的網路交友經驗!
目前棉花糖有一個先同居、後交往的男友,兩個人也是從彼此的日記上認識的,後來之所以邀請對方一起同居,棉花糖想起來都覺得好笑,「因為我不太懂得網路上一些功能的用法,不小心按到了邀請同居的按鍵,就這樣,他成了我的同居人。」同居初期,兩個人一點也不像在同居,每天回「家」的時間不一定,各自玩各自的,但她發現對方經常留言關心鼓勵她,也會照顧她的心情,不定時地送她小卡片,讓她覺得很窩心,「有一陣子我出國,無法上網路,回國之後發現他一直留言給我,讓我覺得很感動。」
棉花糖本來並沒有打算和網友交往,對網友的期待也不高,「因為聽說網友都會灌水,把自己形容得很棒,加了很多分數。」所以當對方邀約見面時,她也只是當做認識新朋友。「見面之後發現彼此真的很有緣,也很投契,所以見面後一週,我們就決定正式交往了!」
現在,他們的愛情小窩更溫暖了,自從交往後,重新打造了兩個人的家,也灌溉了一片美麗花園,即使天天見面,還是每天回「家」,那是他們愛情世界的另一片天地,是真實世界的感情延伸。棉花糖覺得透過網路的心情抒發,更能發現人的真實面,所以她也將這種從心出發的感覺傳達給朋友,不少朋友也開始加入網路同居一族!
教戰手冊篇
玩同居 先懂保護自己
在網站上認識、見面十八天就結婚的幸福案例不是奇蹟,但在網路上感情受騙的案例也不少,不論是交友網站或是同居網站,「自我保護」的態度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網路世界隔了一層模糊的面紗,網友之間發生的騙局層出不窮,是網路族無論如何都要特別留心的事。
網路上的騙局無法抵擋,網友除了重要資料不要外洩,或從彼此的溝通中了解網友的態度、自己睜大眼睛之外,還可以尋求網站設計的機制,做為保護自己的方法。
像在「同居理想國」中為了保護網友的權益,賦予每位網友分居決定權,讓網友在虛擬世界裡也能觀察人與人間的互動,多一些自我保護。而在「愛情公寓」中,除了基本具備的檢舉黑名單之外,網友不想曝光的日記、留言、照片,統統可以隱藏,或是只開放給好友;而當網友相約見面,女方可以透過網路將見面的地點、時間、對象等細節,傳送到三位好友的電子信箱做為紀錄。這些服務不但是網友自身的保障,也可以視觀察網站經營者對於安全維護與網友照顧的標準。
想同居 要懂箇中陷阱
‧心態很重要,不要抱持著一定要交朋友的出發點。
‧不要被網路上的照片和個人資料所迷惑,那些都有可能造假。
‧網友的甜言蜜語可以聽,但不要聽進去,更不要放在心上。
‧從對方的文字和誠意去觀察。也可以從社群中觀察他和別的網友的互動。
‧誠心誠意,才能找到同樣誠懇的網友。
‧不要隨便答應邀約和對方見面。
‧要見面之前先做好保護自己的準備,像是找朋友相伴、告訴朋友你們見面的時間、地點等詳細資料。
‧網路同居畢竟是虛擬的,區分真實與虛擬世界,避免混淆與投入太深。
網婚,是喜?是憂?
中國校園網編輯整理
“網婚”一詞,最近成了上網族的流行語,目前已有近12萬人參與到“網婚”這一虛擬婚姻之中。但最近關於“網婚”的一喜一憂兩件事,則讓人不得不對“網婚”產生足夠的重視,並由此對虛擬婚姻和傳統婚姻的踫撞進行深思。
“網婚”令人喜–虛擬時代來臨的標志
大喜事是在2月14日–記者獲悉,這一天,著有長篇小說《積木之城》的年輕網絡寫手何從將和她的男友阿累首次在網上(www.goldnets.com)舉行婚禮,這對在網上這個虛擬空間認識的年輕人,終於走進婚姻的殿堂,但他們選擇的方式是“網婚”–在這一當初相識的虛擬時空舉行慶典,網蟲們都可作為“親朋好友”應邀出席婚禮大典,“網婚”那天,該網站將采用論壇bbs留言、聊天室現場直播、首頁刊登圖片、首日刊登新娘的長篇小說等方式舉行慶典。
新娘的父親恰巧就是復旦大學的知名教授顧曉鳴,看上去,顧教授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指著剛剛出版的網絡刊物上的照片說:“瞧,這就是我的女婿和女兒。”他說女兒網上婚禮日期已定,而雙方父母家宴的日期則排在“網婚”之後再考慮。
顧教授對於“網婚”表現出莫大的重視:“‘網婚’,或許就是21世紀這個虛擬時代來臨的標志。在21世紀,虛擬化將成為潮流。虛擬,借寬帶等技術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分隔在各地的網友可以在同一良辰參加新人的婚禮,這是新世紀人的情感空間和交際範圍的無窮擴展,個人真正融入人類大家庭中了。”
“網婚”令人憂–虛擬婚姻挑戰傳統婚姻與上述大喜事相對應的則是一件令人煩惱的離婚案,“網婚”這一虛擬婚姻已對傳統婚姻產生了挑戰。這是近期某媒體報道的一件事:結婚還不到一年的倪小姐最近哭鬧著要求律師代理其離婚訴狀,緣起丈夫的“網婚”,女方說:“我老公對我不忠,他在網上和一個連面都沒有見過的女人‘結婚’,還有‘孩子’了!我非要和他離婚不可!”這原是一對恩愛小夫妻,近一個多月,倪小姐發現丈夫對上網異常鐘情,而且常常神情“詭異”。紙終究包不住火,倪小姐終於發現他在網上“金屋藏嬌”!想到自己還沒有孩子,而丈夫卻已與別的“妻子”為撫養教育“兒女”操起了心,倪小姐怒不可遏:“我非要和他離婚不可!”
於是,有人驚呼:虛擬婚姻開始挑戰傳統婚姻!“網婚”這個遊戲未免有點太過分,俗話說:婚姻豈能兒戲,現在,婚姻竟真成了兒戲!網上隨便就能成婚,那民政局的一紙公文和紅圖章還有什麼神聖性可言呢?
“網婚”好熱鬧–結幾十次婚也無所謂根據他人指點,記者來到一個可以“網婚”的虛擬社區。上網族正是在這裡體驗著另類“婚姻”,過著“一夫多妻”制的生活。
社區裡的婚姻規則規定:結婚時,可以進入教堂,神父將為你主持結婚儀式;訪問者隻要注冊成為該社區的會員,就可以與他人“戀愛”,直至“結婚”;在舉行“婚禮”那天,“夫妻”甚至可以邀請“親朋好友”參加,最後在他們的嬉鬧和祝福聲中,進入“洞房”;婚後,“夫妻”兩人的金錢共同存放在一個“包”裡,“油鹽醬醋茶”等生活開銷共同支配;“夫妻”可以領養一個孩子 要是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就可以“離婚”,然後再“結”再“離”。在這裡,一個人結婚幾十次也不足為怪。
傳統婚姻經受挑戰–錯在“網婚”還是婚姻本身虛擬婚姻挑戰傳統婚姻,人們的觀點各異。有人說,“網婚”與道德相悖。“網婚”是個新鮮刺激、充滿爭議的遊戲。這種遊戲在屏幕上充斥著“性”語言,超過了一般遊戲範圍,與我國的倫理道德甚至法律相悖。但也有人反駁道,“網婚”是假的,這反而能防止現實生活中婚外戀的發生,因為你已提前體會到了婚外戀擔驚受怕和內心負疚的感覺。
顧曉鳴教授則一針見血地解釋了“網婚”為何出現的原因:人有許多隱蔽的欲望不想顯示給別人看,但又想實現這個欲望,這就需要通過虛擬空間來實現。但“網婚”作為一種成人遊戲,它無法避免自身的一種悖論,想“網婚”者是為了獨自地擁有對方,與對方建立一種特殊的互相牽制的關繫,但參與“網婚”者恰恰反映出的是他渴望多元的情感關繫。
對於“傳統婚姻經受挑戰”的問題,顧教授認為錯不在“網婚”。從人類歷史發展來看,婚姻是特定階段的產物,隨著人類生產方式、情感模式、交流模式和生育模式的變化,婚姻作為各種交往方式中的一種也不得不經受嚴峻的考驗,於是,有的人已經拒絕了婚姻的契約,現在,新的一代對結婚說“NO”的戀人、單身貴族和單親家庭都日益普遍。
顧教授最後總結道:“網婚”是一種值得深入觀察的當代文化現像。它是人類在堅持一夫一妻制情感困境中的一種嘗試。現實中,離婚往往是“想換一個處境”的想法的沉重後果,但“新婦不如故”的體驗往往伴隨著結了卻離、離了又結的人們,“文化”始終是人類真實生活的彌補和升華,虛擬的網絡不過以更不可思議的方式顯露出它的真相罷了。
資料來源:http://www.54youth.com.cn/big5/paper109/2/class010900003/hwz89104.htm
誰最熱衷”網婚”
“你有幾個老婆?”
“5個,你呢?”
“我有8個!”
不要以爲這是《鹿鼎記》中韋小寶的對話,這是網吧裏一幫十四五歲男女學生的對話。據調查,對”網婚”最鍾情者當屬十幾歲青少年。記者春節回老家探親,在偏僻的縣城,發現網吧隨處可見。一大早網吧門前就排滿了自行車,進去一看,幾乎全是十幾歲滿臉稚氣的孩子。問他們上網幹什麽?一位網名叫”我是美美”的女孩子滿不在乎地說:”聊天”。據她說她有3個”老公”。她說,在網上談朋友很安全,家長和學校都不會發現。
一名年僅16歲但有過數次”網婚”經驗的男孩子出語驚人:我剛新婚不久,婚禮好熱鬧!遺憾的?quot;老婆”是美是醜不知道。我覺得網上結婚比起現實生活新鮮、刺激。和”老婆”聊膩了再換一個就是了。他說他的好多同學都有”網婚”經歷。
據報道,前不久,青島一名17歲的女孩子在兩個月裏約見了8個”網上情人”。春節前,煙臺一名年僅15歲的女學生,爲了和網上結識的”白馬王子”相會,竟從家裏偷出萬元鉅款,千里迢迢跑到蘇州。幸被上海鐵路民警及時發現,才未發生意外事件。
目前的網上聊天室裏,青少年是絕對的”主力軍”,聊天的主要內容就是和網上”戀人”談情說愛。
對此家長怎麽看呢?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元中學生家長,對於孩子們的”網婚”現象,許多家長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道。家長本來工作就忙,再加上不懂電腦知識,不知道孩子上網究竟在幹什麽。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上網就認爲是在學習。
除了”網婚”外,網上還有一些虛擬遊戲也有類似值得擔憂的問題。如某一女性網站推出的”網上養男人”遊戲,據稱甚得女大學生的青睞。記者試著上了一下,發現挑逗的”性談”非常惡俗露骨,令人作嘔。難怪有識之士對此深爲憂慮。據調查,網上受害者年輕女性居多,女孩子感情脆弱易衝動,往往被網友的甜言蜜語所迷惑。教育專家指出,網路是虛擬的世界,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判斷能力較差,通過網上接觸與異性會面、交往極易上當受騙,孩子們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候,過多地沈浸在虛擬的世界裏,嚴重影響孩子們世界觀的形成。爲了孩子,爲了未來,家長、學校和全社會都應該負起責任,採取適當的措施加以引導,以免孩子們誤入歧途。
資料來源:http://sq.edu123.com/xiaoyuanhaibao/chapter-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