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檳榔文化
  • 〈台灣檳榔史〉,尹章義,《歷史月刊》第35期,(1990,頁78-87)。
  • 〈檳榔文化―文明與原始的矛盾〉湯瑪利,《天下雜誌》第128期,(1992,頁26-36)。
  • 〈檳榔問題面面觀〉,陳國成,《科學月刊》,第26卷第9期,1995年,頁718-728。
  • 〈台灣的檳榔文化史〉,殷登國,《源雜誌》,1996,頁36-39。
  • 〈台灣檳榔業引發之社會問題與因應可行之道〉,薛玲,中研院檳榔問題研討會,1998。
  • 〈嚼食檳榔的文化源流〉,葛應欽,《健康世界》,民國88年,頁32-34。
  • 〈1945年以前台灣檳榔文化之轉變〉,朱憶湘,《淡江史學》,(2000,頁299–336)。
  • 〈從視覺傳達角度探討檳榔攤空間〉,林美琪,空間設計與視覺傳達專題研討資料,2001。
  • 〈檳榔入華考〉,林富士,《歷史月刊》七月號,(2003/07/28)
專文-檳榔西施
專文-檳榔西施與藝術
專文-延伸閱讀
專文-相關論文
  • 〈都市情色生活世界之社會建構:以台中市為例〉,李謁政,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博士論文,1998年。
  • 〈台北地區檳榔攤空間特性之研究〉,莊舜惠,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碩士論文,1999年。
  • 〈「勞動、情色、商品、人權—紀實、肖像、檳榔西施」座談會紀錄〉,賴勇戎整理,《珊瑚潭藝術季跨界藝談論文集》,國立台南藝術學院,2000年。
  • 〈檳榔西施的就業動機與價值觀的取向之研究〉,蕭玉玲,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 〈檳榔文化作為一個鬥爭場域〉,林奕鼎,東海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2002年。
  • 〈檳榔攤消費文化及空間意涵之研究〉,林政欽,台灣中原室內設計系碩士論文,2002年。
  • 〈從現代消費商品形貌---櫥窗式檳榔攤符號空間之研究〉,林政欽、陳其澎,2002年,發表於2002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術研討會。
  • 〈檳榔攤之空間特性及其文化意涵-以台灣西部主要交通幹道為例〉,姜伯泉,文化大學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 〈檳榔西施 生涯選擇、就業歷程及生活經驗之研究〉,孔祥嘉,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 〈檳榔商品化的形成與消費文化轉變之研究〉,李恬儀,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 〈「檳榔西施」穿著自主權之爭議及評議〉,陳郁青,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 〈論台灣檳榔西施文化的女性物化現象〉,蔡秉軒,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在職專班,2005年。
  • 〈女體‧情慾‧消費與女性意識─台灣「檳榔西施」創作解析〉,吳瓊華,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 〈邊際勞動的轉化:檳榔西施與性產業的基本考察〉,馬財專,2005年,發表於2005年台灣社會學年會,國立台北大學。(NSC 94-2412-H-194-009-)
  • 〈規訓與抵抗---「 檳榔西施 」之情慾認同與生活空間的建構與重塑〉,張華蓀,發表於中央大學2005年眾生眾身文化研究會議
  • 〈弱勢青少年生活世界之敘說研究 一位曾從事檳榔西施工作夜校生之生命故事的省思〉,唐瑋,雲林科大技術及職業教育碩士論文,2005年。
  • 〈台灣芭比的檳榔屋~以舞台為意象之檳榔宮設計〉,董映岑,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 〈從知識/權力的角度檢視檳榔西施的身體規訓〉,陳宜賢,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 〈檳榔西施的勞動與自我形象:以嘉義與中壢地區為例〉,張琇華,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 〈檳榔西施的勞動及自我形象〉,馬財專與張琇華,發表於2007年台灣社會學年會,國立台灣大學。(NSC 94-2412-H-194-009-)
  • 〈檳榔西施的勞動歷程與律則:桃園與嘉義縣市之考察〉,馬財專與張琇華 ,2008年。(已投稿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審閱中)(NSC 94-2412-H-194-008-)。
  • 〈邊際勞動過程的轉化---台灣檳榔西施之區域勞動考察〉,馬財專 ,2008年。(已投稿台灣社會學刊,審閱中)(NSC 94-2412-H-194-008-)。
  • 〈台灣檳榔西施攝影研究〉,許皓情,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