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2 月, 2013
刺青、打洞太普通 「烙印」正當紅
【2001.07.07 楊麗貞】
刺青如今已經過時了,現代小孩流行在身體各種奇怪的部位穿洞,但如果你真的想與眾不同,那得接受最新潮的酷刑-烙印。
在快速變異的時髦玩意中,烙印已超越刺青,成為最燙手的趨勢。許多外國年輕人心甘情願地握住一根燒得火紅的鐵釘或把一塊鐵片壓在皮膚上,燒出一個「裝飾性」的疤,就像一百年前美國牛仔為他的牛隻烙印那樣。
時代在改變 刺青行業跨性別

立體刺青與俏皮刺青是時下刺青新潮流。雕方紋身工作坊/提供
我們常說「時間是最好的解藥」,儘管這是一句慣用於感情創傷的話,但對刺青行業,這句話同樣不無道理,從以前的不被認同,到現在滿街都是紋身的人,刺青已轉變成了一種藝術行業,曾經貼在它身上的標籤,早已隨著時間風化。
刺青師父不再是「道上兄弟」的專利,亦非男性為主的「特有職業」,來往青少年駐足的西門町,我們可以發現,除了生意興隆的大頭貼店家,刺青工作坊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女刺青師也早就因應這股時代潮流,變得司空見慣。
由此可見,刺青從特殊到普遍、由男到女的轉變,證明了刺青橫跨性別與社會價值之間的意義,方淳生男師父和彭婉娟女學徒的刺青對談,因此格外具有跨時代的感觸。
青少年流行次文化 愛在「刺青」上癮時
【1999.08.30 記者楊索特稿】
有一種病,正在台灣蔓延開來。
在紋身業者和整形醫師口中,「紋身上癮症」就如一種症狀,已使許多人付出金錢、疼痛,甚至植皮的代價。但是,許多人仍樂此不疲,陷溺在以皮膚作畫、呈現獨特風格的樂趣中。
肚皮秀槍傷 刺青新玩意
【2004.04.27 中國時報 曾冠捷】
三一九總統槍擊案發生後,刺青店開始有客人要求彩繪刺青國徽、國旗,有些人更要求仿陳水扁槍擊案傷痕。見慣稀奇古怪要求的刺青師傅,冷眼看待這股流行,他們說,刺青是一種表現個人想法的藝術型態,絕對不是盲從和炫耀的手段。
女體促銷/學者︰檳榔西施非情色 社會應正視
【2002.04.21 ETtoday 綜合報導 】
在路邊穿著清涼的檳榔西施,總是會讓駕駛人忍不住多看兩眼,但是像檳榔西施這樣以暴露女性身體,作為商品促銷手法的現象,其實已經由來已久,學者認為,檳榔西施不等同情色,社會應該正視這樣的文化。
檳榔西施是台灣這兩年逐漸出現的社會文化,路邊的小攤位,養眼的畫面,很難不讓駕駛人多看兩眼,這樣的次文化,學者稱之為「女體促銷」,而且由來已久。
從早期的撞球場裡穿著迷你裙的計分小姐、摸摸茶小姐、牛肉場、電子花車女郎和鋼管辣妹,在在都是女體促銷最典型的範例。
最近流行的內衣主播,則是在這種次文化下最新演變出來的行業,不過,台北師院助理教授林志明認為這並不等同於情色文化。
用暴露的女性身體,來吸引消費者消費的行為,固然令人側目,但學者希望,社會大眾能以正面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社會上的文化潮流。
資料來源︰http://www.ettoday.com/2002/04/21/157-1293363.htm
資料頁可看VCR
女體促銷/檳榔西施文化 即將走進博物館
【2002.04.21 ETtoday 記者劉以勤、黃德武/台北報導】
被視為本土文化象徵的檳榔西施,即將走入博物館,成為展覽主題,目前已經有學者開始籌畫,預計一年後就會登上藝術殿堂。
站在屬於她們的舞台上,檳榔西施舞動著火辣的身軀,耀眼的霓虹燈,更代表著她們燃燒的青春,為了完整紀錄台灣以女體促銷商品的歷史,有學者計畫把台灣這種特殊文化帶進博物館。
對於一向備受異樣眼光的西施們,在知道自己創造的社會風氣,即將進入藝術殿堂之後,最大的感觸就是:「鹹魚要翻生了!」最快明年春天,檳榔西施的文化就會成為展覽主題,呈現在世人眼前。
資料來源︰http://www.ettoday.com/2002/04/21/157-1293362.htm
資料頁可看VCR
檳榔西施走進博物館 羅浮宮策展人說讚
【2002.04.19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被視為本土文化象徵的「檳榔西施」,繼登上電視新聞、綜藝節目之後,將走入博物館,成為展覽主題。由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主導,延攬學者林志明、邱坤良等專家及藝術家參與策畫的一項大展,目前鎖定以「檳榔西施」為主題,將追溯台灣以女體促銷商品的歷史,進而溯及情慾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聯性。此一大展將朝「國際規格」發展、以一年為籌備期,目前雖然尚在「發想」階段,但已引起國際矚目。三月底來台參加研討會的法國羅浮宮策展人荷吉米榭 (Regis-Michel) 聽到此一構想後大表讚賞,她說:「這是台灣進軍威尼斯雙年展的最佳主題」、「你們一定要把這個展覽帶到法國來」!
黃光男說,「檳榔西施」衍生的文化現象,常游移在社會道德的臨界點,媒體大加撻伐、警界交相追逐,卻欠缺「後現代省思」的角度。他認為,人類以女體為商品主題行之有年,其加諸女性身上的情色意象值得探索。他舉例,早在民國四十年代,台灣出現過「撞球計分小姐」,身著超短迷你裙的計分小姐示範撞球的舉止,當年曾引起全台譁然,導致「軍人、學生禁入撞球場」。民國五十年代以後,台灣陸續出現摸摸茶雅座小姐、擦皮鞋小姐,直至牛肉場、電子琴花車、鋼管舞女郎等「清涼秀」。她們都曾經是警方追逐的對象,但如果深究,「衣服穿得少,難道真的就會觸犯道德了嗎?」
黃光男說,他和策展群擬採「歷史回顧」和「定點定時重建現場」的「生態展」型態,追溯台灣的「本土情慾史」,因為「藝術的起源常來自性衝動」。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助理教授林志明強調「檳榔西施不等同於情色文化」,此一展覽不宜帶有「性暗示」。他認為,台灣底層社會女性的肉體呈現自有其傳統,他們將會「小心操作」。
林志明認為,當代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對現下的社會現象能夠「立即反應」,甚而「走在社會和時代的前端」引領潮流。因此,他們將不只展出社會上「現成的」東西,「藝術再現」及「創新」的部分將是展覽的重要主體。
事實上,台灣有不少藝術家的創作都和「檳榔西施」有關,例如林正盛執導的電影「愛你愛我」、陳敬寶的系列攝影作品、陳世強的漫畫等,都以「檳榔西施」為素材;而德國服裝設計師安(Ann)則專為「檳榔西施」設計艷服。這些藝術家將為「檳榔西施」進入博物館時提供重要的「藝術再現」。
林志明預測,以台灣社會風氣流轉的速度,「檳榔西施」極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內消失,因此,必須加快策展腳步。由於策展群已將此一大展設定為「外銷規格」,在策展時已考量以雙語甚至多語呈現。
吳瓊華 彩繪檳榔西施文化
【2001.02.10 聯合報 記者阮正霖/新營報導】
知名畫家吳瓊華花費三年的時間深入台灣地區各角落取材,創作台灣櫥窗系列,並以前衛的畫風,將台灣特有的次級文化「檳榔西施」採用複合媒材裝置技巧,展現出另類的創作題材,令人有很大的想像與思考空間。她的作品正在文化局一樓畫廊展出。
擔任美國文化大學藝術系系主任的吳瓊華,經常以女性為主體做為研究和創作的題材,透過畫作闡述女性主義的話題,讓一向忽略的婦女地位,能受到重視與肯定。
吳瓊華走遍台灣各角落蒐集材料創作出的櫥窗系列,其中在台灣特有的次級文化「檳榔西施」,相當受矚目,透過吳瓊華細膩的筆觸與詮釋,讓人們對「檳榔文化」與另類少女的遭遇,有不同的認識。
檳榔西施藝術展 乳房裝置 吳瓊華手法前衛
【2002.06.10 ETtoday 記者王正玉/雲林報導】
吳瓊華教授的另類藝術創作,檳榔西施系列作品,6月1日至13日在雲林科技大學展出,吳瓊華教授表示,檳榔西施是台灣特有文化,值得探討的女性議題。
132幅乳房裝置藝術,大膽前衛的呈現在雲林科技大學校園內,仔細一看,每件作品上還擺上了一顆顆的檳榔。沒錯!作者所要表現的,就是檳榔西施,只是這樣的創作,用意在哪裡?
現任美國文化大學藝術系主任的吳瓊華教授,1995年開始,對檳榔西施成為台灣特殊社會現象感到興趣,經過3年觀察,在1998年開始創作,透過水彩、壓克力、油畫浮雕和裝置藝術等手法呈現,有60多件作品。
創作前,吳教授親自造訪檳榔西施,才知道許多檳榔西施害怕被父母知道,偷偷摸摸當檳榔西施,還有是中輟生和邊緣人,在親友眼中或許不是好孩子,但是他們活得很有自信。
3年的了解,吳教授藉由畫作呈現他所認識的檳榔西施,也希望大家不會再用道德觀去批判檳榔西施,反而希望民眾關心檳榔西施外在行為背後的省思。
資料來源︰http://www.ettoday.com/2002/06/10/123-1313806.htm
老外獻唱 檳榔西施好感動!
【2002.08.25 ETtoday 記者陳雨虹、吳光第、鄭鴻昇/採訪報導】
檳榔西施可以說是檳榔攤當中的靈魂人物,不只是台灣男人愛看檳榔西施,現在就連老外都幫檳榔西施寫起了歌,這群清涼性感的檳榔辣妹,在面對「阿度仔」獻唱時,頻頻直呼好感動!
這可不是檳榔攤新的宣傳花招,螢幕上的「阿度仔」樂團團長Timmy,就為咱們台灣特有的辣妹檳榔西施作了一首歌,這些火辣性感的檳榔西施,平時若隱若現的清涼穿著,現在就連老外都為她們瘋狂。
第一次有外國人為這群檳榔辣妹們寫歌,檳榔西施們除了開心之外,還透露在剛聽到這首歌時,真的是非常的感動。
在歌聲助興下,檳榔西施與阿度仔相見歡,索性就在檳榔攤共舞了起來。
資料來源︰http://www.ettoday.com/2002/08/25/330-1344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