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8 12 月, 2013
基因科技安全管制 擬採分級制
【2001.06.11 中國時報 李宗祐/台北報導】
國科會為防制基因科技發展對國人及國內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委託學者研擬「基因科技安全管制法」草案。草案建議,各項動植物基因科技研究應依危害程度分級,採報備和許可制並行的審查制度,由行政院設置「生物安全審議委員會」,負責各項基因科技研究安全評估及各種基因改造產品的上市審查。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基因科技安全管制 學界推出立法草案
【2001.06.11 民生報 台北訊】
基因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國內卻無法可管,沒有審核機制,以致民間與政府機構各行其事。台灣大學科技與法律研究中心昨發表「基因科技安全管制法草案」,希望納入所有非人體試驗的基因改造用途,並以行政院下設的生物安全審議委員會負責審議及督導相關發展事宜。
台大科法中心昨舉辦「第二屆基因科技之法律管制體系與社會衝擊研究」研討會,討論基因科技與法律、倫理、產業及建立民主參與機制等關係,希望政府多傾聽,公開基因改造等相關資訊。
人類cDNA基因微晶片──安捷倫推出 將提供市場所需解決方案
【2001.06.04 經濟日報 台北訊】
我們都曾經想像這樣的情境:未來人類準備做父母親之前,可以先瀏覽一冊一冊的「基因目錄」,對醫生指定各種項目,「訂做」他們還未出世的小寶寶,讓他從外貌、個性到智力都能符合準父母親的要求。隨著生物科技日新月異,這幅情境化為現實的時刻正逐步逼近,疑惑與論爭也已經展開。如果能讓孩子更聰明,你會這麼做?如果別人都這樣做而你仍拒絕,對孩子公平嗎?
用行動扎根的教育部長夫人 洪蘭──快手做教育簡單過生活
【2001.06.03 聯合報 陳碧華】
她說話很快。一般人一分鐘說百來個字,她一分鐘可講到兩百五十個字。所以,同樣是兩小時的課,她得準備加倍的教材。也不知是她吃虧還是學生吃虧(考試得多準備)。
說話快 動作也快
一分鐘說兩百多字,
十來步路程都小跑步,
五分鐘也用來譯書。
她動作也快。從實驗室到廁所、或到小廚房蒸饅頭,十來步的路程她都是小跑步。原因很單純:「可以節省時間多做點事。」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吃飯。有一次妹妹到實驗室找她一起吃中飯,她先吃完,立刻起身回書桌譯書,即使只有五分鐘。「許多書都是這樣譯出來的」,她說。
念法律 卻做科學
聽父命念法律系,
留學時才隨自己興趣,
攻讀心理學博士。
她就是洪蘭,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范進財製藥界長老 衝勁不輸年輕人
【2001.06.02 經濟日報 趙珮如】
一年一度的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會議,上周在數百位產官學界熱烈討論生技園區和基因體研究下落幕,在眾多年輕生技業者的映襯下,今年已60多歲、看似鄰家阿伯的生達製藥董事長范進財,在會中鏗鏘有力的發言,讓人印象深刻。
克隆人離我們有多遠?
當四年前克隆綿羊“多莉”出生以後,一石激起千層浪,世界各國就動物基因繁殖問題展開了日益激烈的爭論。關於克隆綿羊的爭論似乎不僅在動物本身,關鍵是一向敏感的人類想到了自己---明天怎樣面對“克隆人”?
轉眼四年過去了,儘管各國紛紛頒佈各種禁止克隆人的法律,一些“開拓者”似乎並沒有停下腳步。繼克隆羊以後,克隆牛,克隆兔,克隆豬等紛紛出世。實際上,很多科學家都認爲,克隆人其實爲時不遠了。今年8月,英國《獨立報》對32位科學家進行了調查,超過半數以上的科學家認爲,如果技術和安全困難能夠全部克服,那麽20年之內將研製出克隆人。這些科學家的觀點與堅決反對克隆人類的公衆輿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許,在這方面,瞭解技術細節和科學界內幕的科學家們作出的預言更加客觀,雖然他們描繪的是大多數人所不願意看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