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料整理

國立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 資料蒐集整理留存

Archive for 1 月, 2014

情愛之辯:張競生

without comments

【摘自 北京歷史 <生活潮流80載 新文化 新人類>】

張競生,廣東人,曾留學法國,因發表《性辯》被稱爲“文妖”,其著作一直遭禁。

1923年6月20日, 曾經挑起愛情大討論的北大哲學系教授張競生表示,他希望及早結束這場討論。爲此,他在《晨報副刊》上發表公開答辯文章《答復“愛情定則的討論”》以結束這場論爭。他提前答辯的原因是,要到蒙古和東北旅行,實在等得耐不住了。愛情比較和變遷的原則是否適用於婚後?張競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所謂比較和變遷,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在夫妻之外再去尋找第三者。已成夫妻的人,瞭解了愛情變遷的定則,應該使愛情日日進化,這對於世道人心與移風易俗有極大的裨益,決不是誘人爲惡。“夫妻爲朋友的一種”,這一定則中所說的朋友,是廣義的朋友;但夫妻不是普通朋友,正如同說馬是獸類的一種,而跟同是獸類的“牛”並不相同。用夫妻的性生活來證明夫妻不是朋友之一種,張競生表示不能苟同。他認爲性交與愛情完全是兩回事,因爲先有愛情,而後才有性交,不是先有性交,而後才有愛情。雖不是夫妻,也可發生性交;若有美滿的條件後,有無性交,愛情都是一樣的。

張競生答辯完之後,《晨報副刊》又刊登了3封有關來信, 這場討論宣告終止。

資料來源:http://www.oldbj.com/seebj/bjhistory/54-17.htm

Written by admin

24 1 月, 2014 at 3:41 下午

“神經病”?“性學博士”?浪漫派詩人?

without comments

【1998.07.15 中華讀書報】

張競生(右)與友人葉卓俠合影(1928年在上海)

張競生(右)與友人葉卓俠合影(1928年在上海)

●在現代中國,張競生曾經是紅極一時的明星,而這種轟動效應更多是在萬人唾駡中形成的。圍繞張競生的公案和官司很多很多,而幾乎無一不與性有關。終其一生,無數的苦痛與歡欣皆因爲這惹人注目、牽動人神經的性。

●對於張競生來說,出版《性史》旨在以科學眼光研究性學,由此開啓中國的性教育,使國人臻至“美的生活”。

●張競生50年代反思這一段公案,仍然指天發誓說:“我敢向天,向自己良心宣誓,我的主意是正當的,但效果則竟出乎我意料之外!”

●《張競生文集》(上、下卷)近日由廣州出版社出版,又引起了人們對張競生的關注。

剛過完一百歲生日的北大,似乎業已遺忘了一位名叫張競生的“老北大”。歷史自有其遺忘機制,它總是會運用自己的意志存心遺忘一些注定遺忘不掉的人。張競生不斷被遺忘著,又不斷被記憶起,正可以現出歷史的狡黠。張競生也早覺出這一歷史的狡黠,他曾說:“毀譽原無一定的。凡大思想家類多受詆於當時而獲直於後世者。”《張競生文集》(上、下卷)近日由廣州出版社出版,又引起了人們對張競生的關注。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Written by admin

24 1 月, 2014 at 3:40 下午

我國早期的一場婦權討論

without comments

——淺談潮籍哲學博士張競生的超前意識

【張道濟】

  自辛亥革命,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提倡男女平等、爭取婦女權益的呼聲不斷,但在現實社會中,絕大多數婦女仍然被束縛在封建陋習的牢籠中。潮籍哲學博士張競生,站在進步潮流的前列,爲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于二十年代亦上海精心組織了一場有關婦極的公開的專題討論。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Written by admin

24 1 月, 2014 at 3:35 下午

張競生相關報導集錦12

without comments

舊時曾有張競生先生主張以情人制取代婚姻制。魯迅先生說:“關于張競生的偉論,我也很佩服。我若作文,也許這樣說的。但事實怕很難,張競生的主張要實現,大約當在二十五世紀。”

資料來源:http://www.bjyouth.com.cn/Bqb/19990520/BIG5/3888%5ED052015B13.htm

Written by admin

24 1 月, 2014 at 3:33 下午

張競生相關報導集錦11

without comments

【2001.07.23 聯合報 陳芳明 <主題品書 摩登台灣摩登上海>一文】

《海上說情慾》對於上海都市文化的探討,也是國內學界的重大突破。全書共分五章,既討論張競生的《性史》,也探索張資平的戀愛小說,從而對於伴隨現代化而來的新感覺派文學也進行深入的考察。這本書如果與李歐梵的近著《上海摩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二000)合觀,當可對上海的都會文明有更清楚的認識。

資料來源:http://be1.udnnews.com.tw/2001/7/24/NEWS/CULTURE/PUBLISH/381185.shtml

《海上說情慾:從張資平到劉吶鷗》。彭小妍著。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即將出版)

 

Written by admin

24 1 月, 2014 at 3:33 下午

張競生相關報導集錦10

without comments

《海上說情慾》對於上海都市文化的探討,也是國內學界的重大突破。全書共分五章,既討論張競生的《性史》,也探索張資平的戀愛小說,從而對於伴隨現代化而來的新感覺派文學也進行深入的考察。這本書如果與李歐梵的近著《上海摩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二○○○)合觀,當可對上海的都會文明有更清楚的認識。

資料來源:http://bbs3.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study-group/M.996480158.A/M.996480327.A.html

Written by admin

24 1 月, 2014 at 3:32 下午

張競生相關報導集錦9

without comments

【智叟】

五四新文化時期的北大教授張競生(1888-1970)是我國第一個倡導“生育節制”思想,第一個主張現代(西化的)“愛情定則”,第一個宣揚“美的人生觀”以及第一個在中國開創性教育和性學研究,成就最高、影響最大、下場最慘的“性學博士”。我翻遍了几十年以來所有能找得到的在大陸或港台出版的“辭海”、“人名辭典”或“現代辭典”或“百科全書”,無一本收入“張競生”一條。令人驚訝的是,日本人在占領北京期間(1940年)所編的《中國文化界名人鑒》(橋川時雄編著)對張競生有較詳細的介紹。

資料來源:http://www.bignews.org/big5/20010615.txt

Written by admin

24 1 月, 2014 at 3:31 下午

張競生相關報導集錦8

without comments

最明顯的例子是關於張競生教授的工作,以編撰《性史》而著稱于世的張競生教授,很強調性教育的重要性,認爲”性教育一問題關係于人生比什麽科學與藝術更大……性譬如水,你怕人沈溺麽,你就告訴他水的道理與教會他游泳。”(美的社會組織法),1926年)1968年《性史》的英譯本出版時,加了一個副標題”中國最早的現代性教育論述”,評價很高。但《性史》以及張競生教授本人,在國內則備受指責,以至性教育工作者必須與之劃清界限以自立。例如楊冠雄在所著《性教育法》中責”所謂張博士者,更妙想天開,無惡不作,寫出《性史》來,冒充性教育者”,”假借性教育之名,而大宣傳縱欲主義,這是性教育的破壞者!”關於對張競生教授的評價,著者另有專文發表,不在此贅述。這裏,只是以張爲例,說明性教育起始階段的一種對立與爭論。其他爭論還有,內容是激進些,還是保守些;內容的取捨是以性教育本身的需要還是偏重於公衆的可接受程度;是男女分班講授還是男女生在一起聽講;性教育作爲一門獨立的課程還是將有關內容融於各科之中;由誰來教,教師,還是校醫、護士,還是兼而有之;是男、女教員均可,還是同性教員教同性班次;以及什麽人有資格充任性教育教員,等等。

資料來源:http://7cv.lycos.com.cn/article/29295.php

Written by admin

24 1 月, 2014 at 3:30 下午

《張競生文集》出版

without comments

【周彥文】

最近,廣州出版社出版了7 0 萬字的《張競生文集》。

張競生是我國本世紀2 0 年代最早主張節育優生的學者,廣東饒平人。他青少年時代曾追隨孫中山參加辛亥革命,1 9 2 0 年以哲學博士身份從法國學成回國。鑒於中國人口狀況,即向當時盤踞廣東的督軍陳炯明建議節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質,但遭到斥責。以後,張競生便終其一生,宣揚他的主張。1 9 2 3 年他任北大哲學系教授時,在《晨報副刊》上發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愛情觀大討論,當時梁啓超、魯迅、許廣平等均參加了討論。

今年是張競生誕辰1 1 0 周年。從《張競生文集》中讀者既可瞭解他的傳奇一生,也可窺見其一些節育優生的獨特主張。

資料來源:http://web.peopledaily.com.cn/huanan/9801/12/newfiles/c1020.html

Written by admin

24 1 月, 2014 at 3:29 下午

張競生相關報導集錦7

without comments

我國學者張競生,早在60多年前就調查出在中國民間兒童中普遍流傳著“老鼠娶親”的性遊戲,許多人因此獲得最早的、印象最深的性體驗。

資料來源:http://hongfen.3322.net/nvren/xianqu.htm

Written by admin

24 1 月, 2014 at 3:28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