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004

【書評】《愛情的正常性混亂》

◎張舜翔

愛情的正常性混亂
Das Ganz Normale Chaos der Liebe
作者:Ulrich Beck, Elisabeth Beck-Gernsheim
譯者:蘇峰山,陳雅馨,魏書娥
出版社:立緒

關於現代性
現代性一直被視為傳統的剋星,因為它〈這種第三人稱比較適合〉意謂著抗拒未成年的蒙昧狀態,或者用韋伯的術語說:理性化。

故且不用這樣過於學術性的字眼,也不管這樣的字眼是否能在其他人的眼中產生什麼意義。任何人談起現代化都應該有著這樣的印象:方便、客觀;有時則加些負面的字眼:忙碌、冷漠〈這樣的字眼只出現在跟著國中作文…「隨著工商業的進步」之後才會出現〉。
Continue reading…

食解放,反反美食之必要

◎淫妲三代

  據說小叮噹的作者之一曾經畫過一個有趣的短篇故事,在一個虛構的社會裡面,做愛是非常正常可以公開的事情,反之「吃東西」則是真正的隱私,被看到是很丟臉很丟臉的,所以大家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做愛,東西則只得偷偷吃、迅速的吃,吃乾抹淨還得小心不讓別人看到那酒足飯飽的歡快「餘韻」。

  有人類學家便在峇里島的「鬥雞」觀察裡描述了一個很相近的精神:鬥雞是為一種「戲劇」,在峇里島文化中的特殊性甚至是可以從語言的使用中看出端倪的,男人的各種形貌可以用公雞的各種狀態做形容,吝嗇的、驕傲的、年輕莽撞或者趾高氣昂的男人,都有相應的公雞樣態可作指涉──公雞似乎不是一般的「動物」,因為在峇里島文化裡頭,人類「教養」的規範便相當程度依賴於與動物形象的區別,諸如跌倒是不被允許的,因為那會暴露出近似於動物、不大像人的樣子;諸如吃東西的某些動作。
Continue reading…

【重裝自我】承認

◎iooi與pur

記得約一年多前,有一個週末下午約兩點多到一家自助餐,由於用餐時間已過,顧客只剩一對姑姪與一個老頭,我點餐時,大概5歲的小姪子哭鬧著要去兒童樂園玩,不肯吃飯,姑姑大聲罵他哄他,不悅不耐的臉色上流露難堪,連老闆娘都獻上養樂多希望幫得上忙,小朋友鬧的更大聲了。

姑姑見我走近,連忙哄說「看,你再哭,那個叔叔是警察,要來抓你了。」

我的眼光向來是以階級位置詮釋事情的,認為位階高的資源多的懂得多的就該教導協助謙讓體諒位階低的資源少的懂得少的,才是平等,見狀,火氣馬上起來,一身反骨逆豎,啟動我整個習慣性的系列情緒反應,接著是破口罵:「妳以為小孩子不知道你在騙他嗎?這種教育方式是在說謊,別把我扯進去。」所有人包括那個孩子都呆住了,後來孩子繼續鬧,不可開交,火大的姑姑把孩子推倒在地,說「不帶你去了!」小孩大哭,本來背對著他們的我轉身大罵。
Continue reading…

吉地

◎打卡 (資深替代役男)

小魚一臉疑惑的轉過頭來,『什麼是吉地?』
我望著她咕嚕轉動的眼珠,不知該怎麼回答,
只好帶著她快步離去。(1026.2003 台中)
Continue reading…

【連載】科幻組曲第○號 (三)

⊙Hercy

【第三樂章】 兒子


  兩件事幾乎是同時發生,一喜一悲。
  喜的是迪納剛剛領到生命科學所博士學位,靠著他那篇關於「生物遺傳」的論文,博士學位簡直就像塊蛋糕般容易,悲的是他一獲得學位,就有通電話打來……
  『你爸爸上吊了……』
  話筒與學位證明同時落地。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