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 月, 2014
散發色情小廣告 檢方不予起訴
【2005.01.05 中國時報 李文輝/北縣報導】
警察今後抓網路援交、取締滿街可見的色情小廣告難度更高了!板橋地檢署四日以「一般純潔之社會多數人無從窺其堂奧」、及無法「使原本無性交易需求之人,因該廣告刊登而產生性交易慾望」為由,四日處分一名散發黏貼色情小廣告的男子不起訴。
移送的板橋警分局表示,色情廣告危害社會甚鉅,他們也了解法辦色情廣告的認定漸趨嚴格,未來將加強蒐證,防堵色情氾濫。
廣告不罰 罰一夜情
【2005.01.07 蘋果日報 文/多可特】
板橋地檢署四日以「一般純潔之社會多數人無從窺其堂奧」、及無法「使原本無性交易需求之人,因該廣告刊登而產生性交易慾望」為由,四日處分一名散發黏貼色情小廣告的男子不起訴。這則不起訴的新聞實在不知道叫人應對該名檢察官在現今社會性緊縮氛圍下的勇氣表示嘉賞,還是要對台灣法律設計充滿太多不確定性以致執法不一感到荒謬?
這樣的案件通常是違反《兒童及少年性交防制條例》第二十九條「以廣告物、出版品、廣播、電視、電子訊號、電腦網路或其他媒體,散布、播送或刊登足以引誘、媒介、暗示或其他促使人為性交易之訊息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之規定。
何謂猥褻出版品?
【2005.03.28 中時晚報 施威全】
何為猥褻出版品,英國1868年的判例下了刑事定義:端視那些被指為猥褻的事物,是否使心靈易受不道德事物感染的人敗德與墮落。一個老法律,比21世紀的台灣刑法235條還深入,台刑法只講:散布或販賣猥褻之文字,圖畫或其他物品,或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者…。
凡裸體必屬色情
【葉一知】
十一年前有個叫《新人》的雕塑,是一個裸男剛剛正正地站立。作品出自英國女雕塑家伊莉沙伯.弗林克(查錯唔好炳我)之手。
這個雕塑原先放在中環威靈頓街Kailey Tower大廈的大堂,但因為其何B仔沒有打格仔,而且當時還未有藝術家發明雕格仔(今日有未?),所以遭淫褻物品審裁處裁定為不雅,引起極大爭論。結局是《新人》可搬進藝術中心公開展示9個月,然後不了了之。事件「不幸」令香港成為國際嘲諷的對象。
泛道德製造了閱讀恐怖
【2006.10.21 蘋果日報 曾韋禎(文史工作者)】
在台北市議員戴錫欽於今年5月1日「揭發」臺北市立圖書館陳列、採購限制級圖書後,臺北市圖矯枉過正,讓許多文學名著,諸如《所多瑪 120天》、《失樂園》、《一個作家之死》、《羅莉塔》等全面下架。
在日前,市圖作出最後裁示,經全面清查後,近60間的總館、分館、閱覽室,所藏限制級圖書總數不到兩千冊,平均一間圖書館所藏限制級圖書不到40冊,所佔比例可是為乎其微。對於這些圖書,市圖採以閉架式收藏,限借閱民眾須透過電腦查詢,再向館員提出借閱。
這樣的作法著實荒謬。過於腥羶暴力的限制級圖書,的確有必要管制,以保護兒童、青少年讀者。不過,就一座如此開放的公共圖書館,有可能會有多腥羶暴力的限制級圖書嗎?頂多就是文學作品。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網路男性自白
【轉貼自DG雜誌 痞子的話】
網路的蓬勃發展,改變了什麼?積極進取、努力向上、朝氣蓬勃的人第一個想到的是「打破成功模式」,那些不到三十歲就年入百萬的科技新貴,代表著網路所能帶來的機會和財富。
可是對我這種胸無大志,只求一輩子活得精采的小痞子來說,網路打破的可不是什麼庸俗的「成功」模式,這個可以讓人戴著面具自慰的新興科技,最重要的改變是「促進價值觀的多元化,讓非主流勢力取得發展的空間」。
亞洲女性熱衷用互聯網交流
【2002.02.26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6:00北京時間00:00發表】
在亞洲,上網的婦女人數越來越多
![_1842297_yip300[1]](https://sex.ncu.edu.tw/blognews/wp-content/uploads/2014/01/1842297_yip3001.jpg)
網上市場調查公司NetValue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越來越多的亞洲女性發現了網上通訊和交友的樂趣。
去年將近年底時,使用電子郵件和網上聊天的亞洲女性人數猛然增加。她們利用互聯網同朋友聯絡,發送電子賀卡,在網上論壇發表意見。
這一調查結果進一步印證了人們的一種普遍看法,即:女性比男性更善於交流。
網路發展對女性的可能助益[1]
【甯應斌(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我1980年代初期在美國上網路時只有BBS站,那時很多的BBS站是設在私人家裡,而且也沒有WWW這個東西,當時上網的人是很難想像目前這個狀態的,更別提當時沒上網的一般大眾對網路將改變他們的未來世界是毫不知悉的。社會變遷的速度愈來愈快,今天我們在談論網路的發展時,更需要能大膽地想像未來;現在我們已經至少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家家戶戶24小時都可輕鬆上網,日常生活(包括消費、家電、工作…)與公共生活(包括教育、資訊、政治…)都依靠著網路,華文網路世界(特別是大陸)已經可以和發達的英文世界分庭抗禮,等等。面對這樣一種社會與科技的發展,很難祇談到兩性平等而已,可能還需要談到很多相關聯的現象。不過,今天我只想講一個主題,那就是網際網路的發展對女性可能帶來的幫助與利益。針對這個主題,我想提出以下幾點:
大學生、服務業居多 7成網友想一試再試
【2001.6.13 Ettoday 記者梁惠雯╱台北報導】
網路一夜情心態大公開!根據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台灣已有7%的人試過「網路一夜情」,其中以大學生及服務業人士居多。有近3成的網友說,只要看得順眼,隨時都可「一拍即合」,更有7成的網友表示,感覺不錯,還想一試再試。不過事後也有4成網友,懷疑自己可能染上了性病!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上午發表有關「網路一夜情」的問卷調查結果,在4127份問卷樣本數中,有286人有過「網路一夜情」經驗,比率約佔7%,其中男性多於女性(男性73%、女性26%),年齡層集中在21至40歲為最多,佔8成6。
享受無負擔的性愛 有7大安全守則
【2001.6.13 ETtoday 記者梁惠雯╱台北報導】
現年28歲的網友胡先生,一年前接觸網路聊天室,並透過線上聊天,與網友發生過6次的「一夜情」。他說,享受沒有負擔的性愛,是他想要一試再試的主要原因,今天站出來現身說法,則是要呼籲網友們,注意自身安全的重要性。
「談感情太複雜,網路一夜情可以把責任和承諾拋一邊,享受愛情最精華、最甜蜜的部分。」正因為這樣的特性,吸引了許多網友躍躍欲試,從事金融服務業的胡先生,也在一年前加入「一夜情」行列,大膽開放的作風,誠如他自己報名,願意接受媒體訪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