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白色恐怖再現(會後新聞稿)

◎台灣人權促進會新聞稿

近三年來,台灣各地共超過兩千起因援交起訴案例都以〈兒童及少年性交防制條例〉〈兒少條例〉29條入罪,但是牽涉其中的民眾往往尚未進行任何具體性交易,就只因網路上的語言互動被認為觸法而被捕。這種無範圍、無標準,且牽涉誤用法條的的犯罪偵查方式,主觀將民眾構陷入罪,無異箝制網路言論自由及思想自由,白色恐怖的再現令人心生恐懼。為了回歸〈兒少條例〉立法目的,充分保障未成年人之人格發展,並處罰以傳播媒體侵害兒童及少年人權的不肖業者,而非走回嚴厲控制言論自由的戒嚴之路,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性別人權協會等民間團體於2004年9月8日上午召開「拒絕白色恐怖再現,回歸兒少條例二十九條立法原意」記者會,列舉檢警相關之侵害人權作法,並提出民間修法建議。

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吳豪人表示:「〈兒少條例〉二十九條將言論檢查無限上綱的結果,使得某些文字,如「援」、「員」、「幫助」、「出賣」,「寂寞」,就如同白色恐怖時期「台獨」、「馬克思」、「左拉」等文字一樣,成為執政、執法單位羅織罪名、構陷入罪的禁語;亦造成執法人員為求績效而誘使人民誤觸法網進行犯罪」。
Continue reading…

男人與蟑螂(二)精神官能症

◎淫妲三代

精神官能症
歇斯底里病。精神官能症。在佛洛伊德之前(或之時)被認為是一種專屬於女人的疾病,源自於子宮錯亂、或者(女性的)性功能發展失調,一些諸如此般、神秘難測(因之你怎麼說便算)的原因。

如果可以滿足於這種單純在修辭的配置上將會出現的巧合,而不介意任何要在「診斷」或某種意義的事實上有效的真相之類,我們就會可以輕易的找出蟑螂與男人,兩者之於我的隱喻性關聯,並繼續有趣地梳理這個故事──對蟑螂擴及一切昆蟲的無理懼怕如果將之視為一種疾病癥狀來來看待的話,它的與「我」這個存在物共存的時間便極為自然的隨青春期風暴的驟起暴落而時好時壞。青春期時我的一干以文藝青年無比苦痛又驕傲地自我標示的同伴們異口同聲咬定我的病徵只是強烈的精神潔癖;潔癖這個字眼的曖昧是它聽上去像是病又其實趨近於某種美德,尤其是「精神的」潔癖,初聽時我險險乎甜蜜地笑出來彷彿再沒有比這個病名更吻合於我們所希冀的文藝青年情調的東西了。不過情調終究只是情調,它也許與呈現出此種情調的我的內裡或質地有某種關聯,卻絕對不真的是我所努力想要掌握的質地本身,知識與敘述、語言文字距離事實或存在物那麼遠,青春期初發的念頭,我無法確知的我,如此教我困惑。
Continue reading…

為什麼非得選課不可?

◎epicure

又到了大學生選課的季節、媒體有不少選課新聞可報導的時候。各大學各自設計了洋洋灑灑可以當作研究題目的選課法。有全用電腦的,電腦之後用人工補助的,使用機率隨機分配的、兩階段式、三階段式、三明治選課系統、押點數、排志願…。校方把選課弄得如同打仗一般,學生也廝殺得激烈。半夜三點起來開始守著電腦的、請學長姐代選的、和同學交換的,有些熱門課程可以抵兩門課。有人對傳說中資訊系學生「每個都會」的那學以致用寫程式搶課的本領豔羨不已。這恐慌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去年竟有學生數場肉搏戰打完連一個學分都沒選到,使得校方也開始檢討起來。有人終於上網扮演黃牛開始以一門課一千五到兩千的價錢開始賣課程,似乎也是供需之下的必然。這頭黃牛遭到同學痛批、校方表示將予以處分。全國師生進入一年一度的嘉年華式亢奮狀態。

一學期一度的焦慮經驗我也有過。現在回想,不禁覺得驚訝和詫異起來。為什麼在我焦頭爛額地選課的四年中,這個問題一丁點都沒有進入過我腦裡: 到底為什麼非得選課不可?
Continue reading…

慾望廣告與社會變遷

◎戲浪

2004年暑假電視上出現了關於麥當勞薯條和肯德雞炸雞的廣告。中國時報的時論廣場連續有投書針對這些速食業廣告提出批評。其中一位批評者顏正芳(高雄醫學大學助理教授)說麥當勞廣告:

主要呈現的是「即使是好朋友,好東西也不能與你分享」。廣告中兩女孩走進幾近客滿的電梯,一人手伸向另一人手中的薯條但遭拒;接著一名俊男走進電梯,並引發電梯負荷過重的警告聲,旋即手拿薯條的女孩將另一名女孩推出電梯,並滿臉笑容地邀請俊男分享薯條。另一部廣告則是描繪兩名自小在鄉間成長的女孩,在貧乏的物質生活中相互分享所有,直到長大為青少女,在速食店中其中一人卻已不願與好友分享薯條,自顧自地享用。
至於肯德雞炸雞的廣告則是三部「哇,不是肯德雞」炸雞系列:
Continue reading…

還在調查/警告「處女膜」?──新時代的荒謬舊思維

◎陳以新

 2004年八月底的一則報導指出,台灣有百分之四十的男人在意自己的伴侶是不是處女,每年也有許多女人到醫院動手術「重建她們的處女膜」。該報導還提出某男姓婦產科醫生的說法,建議女人宜「避免從事激烈運動」,使用衛生棉條或自慰時也要「格外小心」。

 這個問題可分三個層次來談。首先,在女權意識高漲的二○○四年,竟然還有人設定這樣的議題來進行調查,讓女人重新陷入男性控制的焦慮中。封建社會下的女性只能「從一而終」,只能以丈夫的陰莖為終極依歸;缺乏比較的經驗和選擇的權利,她們的情感、生命與自我覺醒力量也深受到父權邏輯的壓抑與箝制。如今的台灣社會,「處女情結」這項議題的設定,就是對女性自主運動的嚴重反挫,企圖讓女人在性事方面永遠處於無知、被動、溫順的狀態。
Continue reading…